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1章 我大明的麒麟儿啊(1/2)

启禀陛下,关于这些东西到底是真还是假,臣眼下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还没有得到一个能够十分确定的结论。”

“不过这些纸张和文书,都是臣特意派了手下信得过的人,十分小心地、悄悄地从中兴侯他的书房里翻找出来的,是经过了一番十分仔细的搜查才得到的,整个过程都非常隐蔽。想来这些东西应该不会是假的,应该都是真实可信的,不太可能有人故意伪造。”

蒋瓛脸上带着些许淡淡的、几乎完全不易察觉的细微笑容,那笑容若有若无,仿佛只是嘴角肌肉极其轻微的牵动,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那笑容很淡很淡,淡到几乎看不见,淡到几乎不存在,但却又真实地存在着,浮现在他的脸上,像是一缕轻烟,似有还无,需要定睛细看才能捕捉到那一丝痕迹。

他正面对着老朱,身体站得笔直但又微微前倾,显出一种既显得恭敬、同时又带着几分隐隐约约的自信的语气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开口说道,他的站姿很特别,既不是完全笔直,也不是过分弯腰,而是恰到好处地保持着一种恭敬而不失尊严的姿态,那姿态既表现出对面前之人的尊重,又不会显得过于卑微,拿捏得恰到好处。

每个字都咬得很清晰,语速控制得恰到好处,每一个音节都像是经过精心计算后才发出来的,既不会太快让人听不清楚,也不会太慢让人感到不耐烦,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每个字的发音都很准确,没有一丝含糊,就像是一颗颗圆润的珠子,缓缓滚落,清脆悦耳。

他的声音里既透露出非常明显的尊重之意,又似乎夹杂着一丝难以清晰捕捉的坚定意味,那尊重是显而易见的,而那坚定则是隐晦的,需要仔细倾听才能感受到。

那坚定像是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整体显得异常认真而投入,仿佛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经过他仔细斟酌、反复思量之后才说出口的,不容有任何差错,他的态度严谨,专注,没有丝毫马虎,全神贯注于此刻的对话。

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显得那么谨慎,那么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生怕表达得不够准确,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的措辞考究,讲究,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一个词都像是从众多选项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合适的那一个。

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明确地说这些东西百分之百就是真实的,并没有把话语说得那么绝对,那么不留任何回旋的余地,那么斩钉截铁,措辞上保留了一定的空间,但他所说的那一句“这些东西是从朱煐的书房里找出来的”。

这句话本身就包含着强烈的暗示色彩,蕴含着引人深思的意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几乎是本能地往那个方向去思考,去推测,去联想,很难不产生相关的猜测。基本上,这句话一出口,就和直接说这些东西是真实的没有太大差别了。

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稍微委婉了一点而已,没有那么直截了当,没有那么毫无遮掩,没有那么开门见山,留下了一点让人琢磨的余地,让人自己去体会,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得出结论,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的暗示性,在于它引导思考的方向,它轻轻地推开了一扇门,却让人自己走进去看个究竟。

老朱手里拿着那几张写满了字的、显得有些厚重的稿纸,低垂着头,非常专注而仔细地、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看着纸上所写的水泥和玻璃的具体制作方法,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之情,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浪,那波浪翻滚着、澎湃着,久久不能平息。

这让他难以自持,整个人都沉浸在了稿纸所描述的内容之中,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一切声响都消失了,不存在了,他的全部注意力、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了那些文字上,那些描述上,外界的一切都无法干扰到他。

他完全陷入了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身边还有人站着,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那些文字,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是有了生命,在他眼前跳动,诉说着惊人的秘密。

稿纸上面对于水泥和玻璃的制作方法的描述可以说是相当细致,非常详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需要留意的细节,每一个关键点,都写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非常透彻,让人一看就能理解,就能掌握,不会产生什么疑问,不会有什么搞不懂的地方,不会有什么疑惑不解之处。

仿佛亲临现场一般,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能够明白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能够理解每一种材料的作用,描述得具体,形象,生动,仿佛那些材料、那些步骤就摆在眼前一样。

关于玻璃的具体制作过程以及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稿纸上都逐一列了出来,写得具体,非常明确,没有任何遗漏之处,周全而全面,涵盖了所有的方面,考虑得周到,甚至连一些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也都考虑进去了,给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和建议,非常实用,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步骤清晰,材料列表完整,让人一目了然。

关于水泥的具体制作过程以及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稿纸上也都逐一列了出来,同样写得具体,详细,完整而系统,没有任何缺失,没有任何模糊的地方,条理清晰,一步一步地引导着读者去理解,去掌握,去实践,非常容易上手,非常容易学会,方法简单明了,即使是初次接触的人,按照上面的步骤来做,也能够成功地制作出来。

这两种东西的制作方法,朱煐都是经过了自己的一番修改和调整的,并非完全照搬,他特意将这两种东西的制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进行了完善和提升,使得它们能够在大明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手段下被顺利地制作出来。

而且制作出来之后还不会影响它们的使用效果,能够正常发挥它们的作用,不会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什么障碍,不会有什么困难,贴合实际,非常符合当前的生产力水平,适应性强,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推广和应用。

而这稿纸上面所写的内容,自然也是给了老朱极大的震撼,让他感到无比惊讶,甚至有些难以置信,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超出了他的认知极限,一时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来接受这个事实,这冲击太大了,像是迎面打来的一个浪头,让他有些站立不稳。

咱这大孙还真是给了咱一个惊天的、巨大的惊喜啊,这惊喜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咱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才合适,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妥当,心情复杂,既高兴又惊讶,既自豪又有些不知所措,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平静,心潮起伏,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大石头的湖面,涟漪阵阵,久久不能停息。

老朱不由自主地苦笑了一下,一边苦笑着一边摇着头,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挤在了一起,他看着眼前的这几张薄薄的、却仿佛有千斤重的稿纸,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被年轻人给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好像自己已经被年轻人给拍死在了沙滩上,那种感觉既无奈又有些欣慰,五味杂陈,说不清道不明,复杂极了,难以言表,百感交集,心里面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什么滋味都有,什么感觉都来,很不是滋味,既有对后辈成长的欣慰,也有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老朱甚至开始怀疑起了自己,他转过头,对着身边的蒋瓛问道:

“蒋瓛,你说咱是不是真的老了,是不是已经不中用了?咱是不是真的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了?咱是不是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咱是不是已经被淘汰了?

语气中带着一丝迷茫,一丝不确定,一丝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一丝对未来的担忧,他的声音里透露出一种罕见的脆弱,那种脆弱平时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他身上的,此刻却毫无掩饰地流露出来。

站在一旁的蒋瓛听到老朱这么问,当即也露出了苦笑,表情显得有些尴尬,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为难,欲言又止,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心里面在快速地思考着该怎么回应,该怎么说话才能既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又不会惹老朱不高兴,这实在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处理,他感到压力很大,额头上几乎要冒出细密的汗珠。

这他娘的,别说是老朱受到了打击,就算是他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那也是饱受打击啊,心里面也是觉得震撼,有些难以接受,感觉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被刷新了,完全超出了以往的认知,超出了以往的经验,一时之间难以适应,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来接受这些新的事物,这冲击同样巨大,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他的心上。

陛下,臣以为,不是咱不行,不是咱们的能力不够,而是中兴侯的本事实在是太强了,他干的这些事情,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干得出来的啊!那根本就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极限,让人叹为观止,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服口服,不得不承认他的优秀,他的卓越,他的非凡,他的能力超群,已经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你才不是人呢!你怎么说话呢!会不会说话!注意你的言辞!用词要恰当!不要随便乱说!说话要经过大脑思考!不要口无遮拦!

老朱听了蒋瓛的话,立刻瞪了蒋瓛一眼,护犊子的属性当场就爆发了,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色,显得不悦,生气,几乎要发火,几乎要动怒,语气严厉,声音也提高了一些,带着明显的责备意味,他的眼神锐利,像是两把刀子,直直地刺向蒋瓛。

蒋瓛:……

蒋瓛顿时无语,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气氛一度尴尬,凝重,仿佛空气都凝固了,时间也停止了流动,一切都静止了,只剩下老那严厉的目光和蒋瓛那不知所措的表情,场面僵持,像是被定格了一样。

老朱哼哼唧唧地又瞪了蒋瓛一眼,眼神里带着责备,带着不满,目光锐利,像是要穿透蒋瓛的身体一样,蒋瓛被老朱这么一瞪,更是不敢说话了,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再惹老朱不高兴,生怕再触怒老朱,让自己陷入更糟的境地,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心中忐忑,七上八下的,很是不安,心跳加速,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

在老朱看来,朱煐可是自己流落在民间十年,还得了失魂症的可怜大孙子,你这家伙说咱大孙子不是人,那岂不是就是在说咱也不是人了?这怎么能行!这简直是大不敬!这简直是不能容忍!

绝对不允许!绝对不能接受!性质严重,必须严肃处理,必须严厉批评,不能轻易放过。

他的底线被触动了,那是他绝对不能允许别人触碰的柔软之处。

蒋瓛心里头暗道不妙,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改口,试图挽回:陛下,臣的意思是说,中兴侯他不是普通人,他是神仙落凡尘啊!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了!他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他是来历练的!他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他是非同寻常的人物!语气诚恳,态度,希望能够平息老朱的怒火,希望能够得到老朱的谅解,他的语气急切,带着一丝恳求的意味。

老朱听了这话,这才眉头稍稍舒缓了一些,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不少,不再像刚才那样严肃,看起来没有那么生气了,没有那么愤怒了。

气氛稍微轻松了一点,不再那么紧张了,缓和了许多,空气似乎也开始流动了,不再那么压抑了,他的情绪平稳了一些,不再那么激动。

这还差不多,你这么说就对了,以后说话注意点,别那么口无遮拦的,要懂得分寸,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经过大脑思考,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考虑后果,要考虑影响,要注意场合。

老朱点了点头,语气也平和了一些,不再那么严厉,但依然带着教训的意味,希望蒋瓛能够记住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他的语气中带着告诫,像是一个长辈在教导晚辈。

蒋瓛看到老朱表情缓和,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感觉轻松了不少,不再那么紧张了,稍微放松了一些,不再那么忐忑了,心情平复了一些,脸上也恢复了一些血色,不再那么苍白了,他的神经松弛下来,不再那么紧绷了。

紧接着蒋瓛继续开口说道,试图进一步解释:陛下您想想,就中兴侯他做的这些事,哪一件是凡人能够做出来的?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一件不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哪一件不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每一件都超出了寻常人的想象,每一件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无法用常理解释,只能用非凡来形容,只能用神奇来概括,他的话语充满敬佩,充满了对朱煐的由衷赞叹。

老朱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这些日子朱煐的种种所作所为,一件件一桩桩都在他的脑海里闪过,如同走马灯一般,历历在目,非常清晰,非常深刻,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场景都印象深刻,回忆涌现,像是打开了闸门的洪水,汹涌而来。

刚入朝的时候,朱煐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不畏一切,敢硬刚满朝文武,甚至面对自己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发怵,一点都不害怕,险些被当时还不知道他身世的自己给诛了九族。

这样的胆魄,如何能是寻常人能够拥有的?简直就是胆大包天,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同时又让人佩服,让人惊叹,觉得后生可畏,觉得年轻人真有冲劲,真有勇气,他的胆识过人,超出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沉稳。

老朱又不由得想起了那日把朱煐喊到宫中的情景,那日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每一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甚至连当时朱煐穿的衣服,说的话的语气,脸上的表情,都记得一清二楚,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那记忆鲜活,仿佛随时可以重现。

那日本来是想要让这小子学习学习这奏章该如何批阅,国事该如何处理,自己想借此机会传授一下他一些经验,一些方法,毕竟老朱心里头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将皇位传给他,要让他将来继承大统,成为大明的皇帝,成为这天下之主,肩负起重任,承担起责任,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能够带领大明走向繁荣富强,他的期望很高,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孙子身上。

可结果呢?这小子批阅奏章的时候堪称老道,手法熟练得就像是干了几十年批阅奏章活计的老臣一样,是的,哪怕是比之自己这个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的人,都不遑多让!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胜一筹!

让人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惊叹,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难以置信,超出预期,完全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水平,他的能力出众,仿佛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除了这小子是生而知之的天赋怪之外,老朱想不到任何的其他理由来解释这一切,觉得这只能是天赋异禀,只能是天生如此,没有别的解释,没有其他的可能,天生就是这么厉害,天生就是这么聪明,天生就是这么能干,让人不得不服气,他的天赋罕见,像是上天特意赐予的一样。

要说其他的东西或许还有可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掌握,可批阅奏章这玩意儿,除了自己这御书房之外,其他地方哪里能够学习得到?哪里有机会接触到?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完全超出了常理,完全违背了常理,不合逻辑,不符合常理,只能归功于天赋,只能归功于天生,他的才能独特,不是常人所能及。

纸上学来终是浅,光靠读书最多只能读出理论,是读不出实际经验的,是读不出实际操作的感觉的,可这小子却像是天生就拥有这些经验一样,仿佛无师自通,仿佛与生俱来,让人啧啧称奇,让人不得不服,觉得很是神奇,觉得很是不可思议,无法用常理解释,他的经验仿佛天生,像是早就已经演练过无数遍一样。

而此后这小子更是堪称开挂,做出来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惊人,一件比一件让人难以置信,一件比一件让人目瞪口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一次又一次地带来震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大家的认知,让人应接不暇,让人眼花缭乱,他的成就不断,像是没有止境一样。

湖广大灾的时候,他当着百官的面扬言要以一己之力直接筹措到所有湖广所需的赈灾粮款,当时大家都不看好他,都觉得他是在说大话,都觉得他是在吹牛。可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这丫的在短短数日之间就弄出了个稷下学宫,更是通过卖这学宫的名额从商贾手里头整整赚到了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简直惊人!让人目瞪口呆!让人难以置信!完全超出了想象,完全出乎意料,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成为了一个传奇,他的手段高明,让人不得不佩服。

想着这一桩桩一件件非人的战绩,老朱忽然觉得……

貌似这水泥和玻璃会出现在自己这大孙的手上,也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反而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不再那么惊讶了,不再那么震撼了,已经有些习惯了,已经有些适应了,觉得这就像是朱煐会做出来的事情一样,很正常,很自然,他的出现改变了认知,让大家对“可能”和“不可能”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朱煐干出来的惊世骇俗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老朱都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多到老朱都觉得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是正常的了,如果哪天他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事情,反而会觉得奇怪,反而会觉得不适应,仿佛少了点什么,仿佛缺了点什么,不符合常理,不符合他对朱煐的认知和期待,他的表现成为了常态,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不凡。

你说的倒也是,咱这大孙啊,本事太大,能力太强,就连咱也是自愧不如啊,咱是真的比不上他,不得不服老啊,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时代在变化,年轻人赶上来了,后生可畏啊,后生可敬啊,咱们这些老一辈的人,是时候给年轻人让路了,是时候放手让年轻人去闯了。

老朱有些感慨地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又带着几分自豪,心情复杂,矛盾,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难以用语言彻底描述,百感交集,心里面既有对年轻一代的赞赏,也有对自己年老的感叹,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留恋,他的感慨很深,像是深不见底的潭水。

他不是一个轻易会低头认输的人,他向来都是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可面对朱煐的这一次次的出人意表的表现,面对朱煐这一次次让人惊讶的举动,老朱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不如自己这大孙,自己确实是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他,这是客观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必须接受,必须面对,无法回避,无法否认,他的承认是艰难的,但又是不得不做的。

陛下,您该高兴才是啊,中兴侯他越是有本事,对咱大明便是越好啊,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啊,您应该感到欣慰才对,您应该感到开心才对,不必如此感慨,不必如此失落,要往好的方面想,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要看到光明的前景,要看到未来的希望。

一旁的蒋瓛见状,连忙开口劝慰道,试图让老朱的心情好一些,不要那么沮丧,不要那么失落,要往好的方面想,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心态要调整好,情绪要稳定下来,不要陷入负面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他的劝解是善意的,希望能够帮助老朱摆脱低落的情绪。

老朱瞥了蒋瓛一眼,眼睛一瞪,故作生气地说道:这咱还需要你说?这道理咱难道还不明白吗?咱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吗?咱难道是个傻子吗?

咱当然知道!咱清楚得很!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几分不满,觉得蒋瓛这话说得多余,觉得蒋瓛这是在把自己当小孩子一样哄,心里面有些不痛快,他的反应有些激烈,像是被触及了某根敏感的神经。

说着老朱将手中的几张稿纸重重地拍在了面前的桌子上,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声,那响声在安静的御书房里显得格外响亮,回荡在房间里,久久不散:且不说别的,光是这水泥和玻璃的制法便堪称造化!

简直就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让人难以置信!太神奇了!太了不起了!超出想象,超出认知,简直是天工开物,简直是神迹显现,他的评价很高,几乎是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赞美之词。

啧啧啧,这要是将咱的城墙都给用这水泥给修上一层的话,那怕是处处遍地是雄关了吧?怕是再也没有人能够攻破咱的城墙了吧?那咱们大明的防御可就固若金汤了,可就坚不可摧了,安全多了,稳固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外敌了,再也不用害怕敌人来犯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安心睡觉了,他的设想很宏大,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坚固无比的城墙屹立在眼前。

老朱他几乎是全才,尤其是在军事上,老朱丝毫不弱于蓝玉分毫,甚至还要更强!他的军事眼光独到,敏锐,毒辣,一眼就能看出关键,一眼就能看出要害,经验丰富,见识广博,能够迅速判断出事物的军事价值,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他的能力全面,几乎没有什么短板。

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水泥在军事上的恐怖功能,意识到了这东西在防御上的巨大价值,认识到了它的战略意义,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不容小觑,必须重视起来,必须好好利用起来,不能浪费,不能忽视,他的眼光长远,能够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

在冷兵器时代,这要是在城墙上糊上一层水泥的话,直接就能把攻城的一方给防麻爪了!让敌人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只能干瞪眼!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效果显著,作用巨大,能够极大地提升防御能力,能够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他的判断准确,基于他丰富的军事经验。

一旁的蒋瓛闻言也是心中一惊,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了这水泥的重要性,不能再轻视了,不能再忽视了,必须认真对待,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有任何马虎,不能有任何懈怠,他的态度转变,从之前的轻松变得凝重。

他完全没有像老朱一般将这水泥和事上联想起来,他只是觉得此物逆天,觉得这东西很神奇,可具体什么用他倒是没有想太多,没有往深处想,没有考虑到它的军事用途,没有意识到它的战略价值,思维没有跟上,思路没有打开,考虑不够全面,思考不够深入,他的思维局限,没有老朱那样敏锐的洞察力。

可老朱这么一说,蒋瓛仔细一想后顿时就变了脸色,意识到了这水泥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它的巨大作用,认识到了它的可怕之处,不能再小看了,不能再低估了,必须重新评估,必须重新认识,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他的认识提升,像是突然被点醒了一样。

这水泥简直就是防御神器啊!有了它,大明的防御能力将大大提升!再也不用担心外敌入侵了!再也不用害怕敌人来犯了!安全有保障了!江山稳固了!好处非常多,意义非常重大,影响非常深远,必须好好利用,必须严格保密,他的结论明确,认识到了这东西的价值。

一个东西但凡是能够在军事上起到巨大的作用,那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都将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性物品!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要物资!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绝对不能外泄的!至关重要!性命攸关!必须严格保密,必须严格控制,不能有任何闪失,他的认识深刻,明白了这东西的分量。

这水泥,乃国之重器!是能够影响国运的重要发明!它的出现将改变很多事情的,将改变整个大明的格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必须谨慎处理,必须妥善保管,不能有任何差错,他的定位准确,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恭喜陛下,中兴侯之才震古烁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佑大明啊!这是上天在保佑我们大明啊!这是大明的福气啊!这是大明的幸运啊!值得庆祝!值得庆贺!可喜可贺,值得大书特书,值得载入史册,值得永远铭记。

这番话正是蒋瓛由衷之语,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慨,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没有任何夸大其词,真心实意,诚恳无比,真挚,坦诚,表达了他对朱煐的敬佩之情,对大明未来的美好祝愿,他的赞美发自内心,充满了真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