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卷 第283章 又有人来了(2/2)

男青年很客气的说,主动伸手:“我叫程志诚,你呢?”

“我是咱们大队的副队长,叫赵水生。”

几个人互相认识了一下,随后一起回到村里。

路上,杨书记很热心的介绍了一下村里的情况,以及周边的一些情况。

“对了程志诚,你家里是哪的啊?”

杨书记顺口问了一句。

“哦,我家离这里不远,是附近白城的。”

“白城我知道啊,好地方,风景很美,发展的也好!”

杨书记笑呵呵的说,赵水生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又是一个很很近的出身!

这事情很不寻常,和赵大勇一样,很可能是关系户来的。

知青下乡的事情,在这个年代主要分为两大模式,第一个是农场模式,另外一个就是插队了。

所谓的农场模式,也包括了兵团和干校,都是让知青们集体进入到农场、林场、兵团等地方支援工作。

而赵水生他们这种,属于是插队,也就是让知青直接下乡,来到农村生产队,和那些普通的社员一样挣工分,到了年底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分红分口粮。

在六十年代末,才有大量的插队形式。

而这之前,基本上都以农场为主。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来自于遥远的地方,很少是附近城市来的!

比如一个出名的例子,温城的知青来到黑省农场支援,两者之间足足隔了接近两千公里。

而白城附近的农村,则是四九城的知青会去插队落户。

这已经算是比较近的距离了,但是依然相隔几百公里。

而且这都是大规模的动员类型,通常都有好几千人。

像程志诚这种情况,很少见,可能是有人特意安排的!

赵水生虽然心中疑惑,却并没有直接发问,只是暗自将疑问放在心中。

程志诚要是老老实实的,不给生产队添麻烦,他也就当没这回事。

如果对方不老实,甚至想像赵大勇那样做些坏事,赵水生是绝对不会饶过他的。

很快,几人就来到了村里,杨书记安排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让大家认识一下新来的知青。

接着,让程志诚住在知青点,也就是之前赵大勇的那个屋子里。

其实,这个年代的知青下乡条件是很苦的,十来个人挤一个大通铺,也是常有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村子这么大,难道连新盖几间房子都做不到吗?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冬天取暖的问题。

北方的冬季非常寒冷,他们这零下二十几度都是常见,有时候甚至会到零下三四十度。

如今还没有集中采暖,农村想保温,只能自己烧柴火,烧炕取暖,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保护山林,除了林场之外,他们是不允许随意采伐树木的,一旦被发现,那会受到非常严格的处罚。

因此,大家只能去山里捡一些枯枝败叶,稍微奢侈一点,就是采购一些专用的取暖木柴和煤炭。

本来村里条件就够艰苦的了,还要额外出一份钱,用集体的财产给知青们取暖,这样让很多人都颇有微词。

所以在妥协之下,只能让知青们委屈一下了,大家住在一个房间里,寒冬腊月的季节也能更温暖一些。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