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曲元明做了个请的手势。
“第一,也是最要紧的,房子怎么分?”
“村里各家各户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家三代同堂挤在一个院里,有的人家儿子大了,等着婚房。新村的房子,是按人头分,还是按户口本分?是抽签,还是……”
曲元明反问。
“庚村长,按你的想法,怎么分最公平?”
庚三被问住了。
“要说公平,一家一套,大小一样,抽签决定,谁也别争。可这么干,不合情理。家里人多的肯定吃亏,将来准要闹矛盾。”
他想了想。
“按人头吧,三口之家跟五口之家分的房子不一样大,听着倒是合理。可操作起来,麻烦!怎么核定人口?按户口本?那前年嫁出去的闺女,户口没迁走,算不算?刚出生的娃儿,还没上户口,算不算?”
曲元明静静听着。
这些都是最实际的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是绝对想不出来的。
等庚三说完了难处,曲元明才开口。
“村长,你看这样行不行。”
他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
“我们定一个基础+调剂的原则。”
“基础,就是以现有宅基地证上的户头为准,一户对应一套基础面积的房子,比如一百二十平。这是保底,保证每家都有房住。”
“调剂,就是针对特殊情况。比如,户内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子女,可以申请增加一个指标,用成本价购买一套小户型,比如六十平的。再比如,家里有常年卧病的老人,或者残疾人,可以在选房时给予优先选择低楼层的权利。”
他顿了顿。
“所有这些特殊情况的认定,不由乡里说了算,也不由我说了算。由村里自己成立一个搬迁监督委员会,成员你们自己推选,庚村长你来牵头。每一户的申请,都要在村里公示,让全村人监督。谁家符不符合条件,乡亲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庚三的眼睛亮了。
这个办法好!
把最烫手的山芋,交还给了村民自己。
“这个法子好!我同意!”
庚三用力点头。
“好,那第一条,我们就这么定了。”
“第二,钱的问题。”
“老房子的补偿,田地的补偿,标准是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到手上?”
“老房子的评估,我们不请外人,就请村里的庚四兄弟,再找几个懂行的老师傅,你们自己组一个评估小组。评估标准我们提前公示,一根梁多少钱,一平方的墙多少钱,清清楚楚。你们评出来的结果,乡里认。”
曲元明继续说:“至于田地,这是个大头,也是乡亲们未来的根本。”
“我有两个方案,你听听哪个更可行。”
“第一个方案,是常规的现金补偿。按照国家征地标准,一亩地补多少钱,一次性发放到户。钱货两清,以后这地就跟你们没关系了。”
“第二个方案,我叫它以地入股。”
“以地入股?”
庚三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对。就是把给你们的土地补偿款,不发现金,而是折算成股份,投入到我们即将成立的沿溪乡旅游开发。以后水库周边的旅游项目,所有盈利,你们都按股份分红。等于说,你们从靠天吃饭的农民,变成了拿年终奖的股东。”
庚三是个老农民,但他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