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这朝野之中就分成了两派。
以固守皇权至上的丞相老臣派和以风太师为首的实事派。
风太师虽然也是听从于皇帝,但他贵在人情世故通透,他既像其他老臣那些阿谀奉承皇帝,也会为大晋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事。
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官,但却不是个好臣,因为他私下早已投奔大晋的敌国大魏,里应外合。
风太师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觉得为国尽忠就不能做着背弃国家的事,但国家的掌权人又是这个德行,他又接受不了。
风太师不止步于想做一个太师,他既想要权,也想要名。
他想投奔于敌国做一番事业,很大原因是因为高战的昏庸。
而他犹豫的原因是因为皇帝虽然昏庸,但太子还算正常,如果将来太子登基,大晋的状况或许会好过些。
所以风太师现在只是在私底下和大魏的官员来往,大多时候都是通过书信。
高云戬得到错误的情报那时正是风太师所为,当时是因为风太师被大晋皇帝的骚操作又一次震惊了。
高云戬在外征战时,高战正在皇宫里夜夜笙歌,高战自从当皇帝后,十分喜欢饮酒,但他一饮酒疯病就会发作。
高战疯病发作后就拉着大臣在浴池里寻欢作乐,偶尔兴致来了就提笔赋诗。
那次,他赋诗时听到有大臣称赞他十四岁的侄子高年文采好,所以就让人把侄子高年召入宫中,最后把高年活活虐杀了。
第二天一早,高战又让人把一头牛牵到朝堂上,让人给牛换上了衣服戴上了头冠,高战封这头牛为太公,让大臣们向牛行礼。
底下的大臣都敢怒不敢言的,因为高战的疯病越来越严重,他连自己亲侄子都能杖杀了,何况他们只是臣下。
风太师觉得皇帝无可救药,于是萌生了投敌的想法,同时他又很纠结,因为皇帝昏庸但看起来也昏庸不了几年了,或许太子登基后会是个好君主呢。
可风太师没想到高凌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昏庸,更是残暴得没的说。
所以后来风太师彻底倒向大魏,可很快就被玄果儿和高云戬给揪了出来。
因为大魏攻占大晋唯一的踏脚石就是百战百胜的高云戬。
或许是为了增加玄果儿和高云戬的感情,又或者是为了促成他们在一起,反正风太师就这么被炮灰了。
连带着风家一家十多口,男的抄家,女的充奴,身主虽然是英国公的女儿,但出嫁从夫,她只能跟着夫家受苦了。
风太师现在还是大晋的主心骨之一,在其他大臣都在希望皇帝回头是岸的时候,他已经在底下另谋生路了。
但他对大晋还是有感情的,也会为大晋办事,譬如这次大晋荆楚之地遭遇水涝瘟疫灾害,风太师就下发了很多粮米下去救人。
又派遣自己的吏官下去查访,同时为了让自己那文采斐然的儿子提早明白为官处事,风太师提了他为候补知县分至爆发了瘟疫和洪涝的淮州赈灾。
荆楚两江之地的淮州一带连降暴雨,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风太师的吏官被临时任命为淮州总督并兼为查赈委员,风太师的儿子协同上阳县知县报灾办赈。
过几日后,风太师的儿子就会同淮州总督一起前往淮州,魏苻想去看看这个风太师的儿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