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文武,天下臣民又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西戎今日敢抢礼器。
明日或许就会纵兵叩关。
高师爷读懂了曹德的言外之意,脸色变得无比阴沉。
一旦事情属实。
兹事体大,必然要上奏朝廷。
朝廷向西戎兴师问罪,对方要么主动认错,承认是他们抢了御赐礼器。
又或者矢口否认。
甚至于倒打一耙。
那个时候,兵火之灾只怕近在咫尺了。
“现在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西戎商队,我们不得不查,可府城又非我等辖地,唉。”
沉默半晌,高师爷面露难色。
没有正当理由,府衙众人根本不会配合。
不能查个水石出。
西戎就有可能倒打一耙,利用这件事情兴兵攻打大楚。
大楚和西戎曾经打了上百年,双方各有损失。
直到西域诸国先后崛起,威胁到了西戎的后方,延绵百年的战争才以一种互相制衡的方式幕。
西戎需要提防后方的西域各国,因而不敢再向大楚挑衅。
同时。
大楚王朝内部烽烟四起,民变如同家常便饭一样频繁。
同样无力再和西戎开战。
靠着这种微妙的互相制衡关系,大楚和西戎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的和平。
“若是有一面虎皮大旗,我看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虎皮大旗?”
高师爷被曹德的怪话拉回现实,迟疑着道:“你是拉大旗扯虎皮,借用唐老大人的影响?”
“正是如此。”
曹德点头道:“唐老大人告老还乡前是吏部侍郎,又与王知府有旧,若有他的手谕,我们在府城行事会方便很多。”
“好办法!府尊可以不给你我面子,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无视吴老大人的命令,就这么办!”
高师爷连连点头。
一物降一物,二人无法调动知府衙门,唐清晏一封书信就能办到。
礼器要是找不回来,不光汪有道,王知府要倒霉。
唐清晏同样脱不了干系。
事不宜迟。
两人立刻动身前往唐清晏府邸。
听闻曹德和高师爷联袂来访,唐清晏特意在书房接见了他们。
房内炭火温暖,茶香袅袅。
唐清晏听完此事可能引发刀兵战争,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在地上。
“御鼎被窃竟与西戎有关?这……这下麻烦大了!”
饶是处变不惊的唐清晏,脸色也是又惊又怒。
此事非同可,不仅关乎个人清誉,更可能引发边境动荡。
天下烽烟四起,一旦朝廷对西戎用兵,反王贼寇只怕会愈发的猖狂。
“御鼎乃先帝御赐之物,关乎朝廷颜面,此事又牵扯西戎,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边境战事,不仅白河百姓要遭殃,老大人您的声誉也可能受到影响,还请老大人出手相助。”
曹德见缝插针,不动声色道出唐清晏最害怕的几件事情。
果不其然。
唐清晏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岂有此理!西戎蛮夷竟敢如此猖獗,御鼎失窃等同打了朝廷的脸面,此事若不能妥善解决,老夫这张老脸也没地方搁了。”
来回踱了几步,唐清晏眼中满是凝重。
骂归骂,他还真不敢不分青红皂白,将窃贼的帽子扣到西戎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