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立皇商都如此费劲,更别说从大明朝堂发动工业革命。
天理人欲…
祖宗之法…
圣贤之道…
那些深受理学影响的文臣,绝不会坐视工匠和商人的地位拔高。
说不定到头来,又是一场皇帝和文臣的权力争斗。
工业革命不是一年两年,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朱元璋活着,压得住朝廷的群臣。
可后世君王能吗?
张居正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在许易看来,这场革新最好的发起点,是民间,是商人。
当悄无声息间,形成滚滚洪流,利益纠缠在一块…
就算皇帝也无法阻拦这一切,就像崇祯无法阻拦亡国一样。
“这…”
听完许易的讲述,朱元璋老脸一时羞愧不已。
心虚、懊恼,甚至不敢直视许易那双锐利的眼睛。
先前听到许易说想建立皇商,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就是前者想借机敛财。
毕竟在他眼里,许易彻头彻尾就是自利的奸商。
现在他才发现…
二者的认知和格局,压根不在一个层面。
他在意的只是大明的存亡,而许易已经在考虑这个民族的未来。
他朱元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许兄!高义!”
朱标一双明亮的眼神蕴含着对未来的殷切光辉,全身鸡皮疙瘩都在亢奋躁动。
“张子《横渠语录》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许兄的志向,绝对配得上为万世开太平五字。”
“真叫孤刮目相看!”
许易哑然失笑,摆手道:
“得了吧,我可当不起那般崇高评价,只是华夏曾经过,不想你们大明也经历这一遭。”
“姑且算是,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把伞的些许仁爱之心在作怪吧。”
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把伞?
朱标暗道了一声妙,内心越发期待大明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许易!”
“咱大明,真的也能爆发改变国运的工业革命?”
想通了关键在于工业革命,朱元璋脸上忽绽放惊艳时光的壮志豪情。
大明,当世第一。
若是经历工业革命,岂不是更加的强大?
既然世界的强国都视华夏为鱼肉。
巍巍大明,何惧一战?
朱元璋败过太多敌人,他们大多算是英雄,可也都是华夏自己人。
他不想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要以新的姿态击溃那些潜在的敌人。
要他们知道——
他们没有资格,再成为大明的敌人!
见老朱眼里野心勃勃,似被刺激到了,许易心头莫名一阵明朗。
尽管道路不同,但至少想法差不多,有这点就足够了。
高产作物会解放劳动力,并形成人口爆发。
大明的商业压抑,那就发展商业。
大明的财富不够,那就掠夺财富。
从手工作坊开始,将原料变成货物。
洪武一朝面对的市场,不仅是海外,还有大明其他朝代。
哪怕货物囤积,早晚也会用得到。
许易精神焕发,眉宇间洋溢着一股绝无仅有的自信风采,有力回道:
“条件不充分,那就营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