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伯能做出这个决定,真是我大唐之福。”李泰起身向秦琼施礼说道。
“今天晚上就在我这里住下吧,免得明天早上上朝,还要跑几十里路。”秦琼对李泰说道。
“那今天晚上,侄儿就打搅秦伯伯了。”李泰笑着对秦琼说道。
金銮殿。
“皇上临朝,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李世民的贴身太监,对满朝文武大声喊道。
“启禀皇上,关于董家私藏前朝遗物,暗中供奉杨广灵位之事。已经查证属实。”大理寺卿出班对李世民说道。
“既然证据确凿,那就按照大唐律治罪吧。”李世民开口说道。
“皇上,吏部尚书董万彻,与此事并没有参与。不应该受其牵连。”孔颖达出班对李世民说道。
“皇上,按照大唐律,董家所犯之罪,乃是株连九族之罪。所以吏部尚书董万彻也难逃其罪。”大理寺卿向李世民说的。
“皇上,董万彻乃是吏部尚书,正三品的朝廷官员。而且对其兄长董万军之事,一无所知,又怎能受其兄连累呢。”孔颖达直视着大理寺卿说道。
“孔大人,下官也是按大唐律向皇上据实禀报。至于皇上如何处置董万彻,就不是下官说的算的了。”大理寺卿无奈的对孔颖达说道。
“孔大人,刚才大理寺卿,已经将话说得十分明白。按照大唐律法,董家所犯之罪,乃是株连九族之重罪。又岂能因为他董万彻是儒门学子,就法外容情呢。”李淳风笑着对孔颖达说的。
如果是大理寺卿与孔颖达争辩,那只是朝臣之间的争辩。可是如今李淳风站了出来,又指出董万彻乃是儒门学子。
便将这个话题,晋升到了学派之间的争论。也就是儒门到底应不应该,拥有这项特权。就算是触犯了大唐律法,也可以法外容情。
“李大人何出此言,本官力保董万彻,是因为他是朝廷三品大员。而且一直以来兢兢业业,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为国为民的清官。”
“像这样一为国为民的官员,受到其家族的牵连,而被治罪。岂不是朝廷的损失吗”孔颖达振振有词的对李淳风说道。
“好一个兢兢业业,好一个为国为民。儒门永远都能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他们所做下的肮脏之事,披上华丽的外衣。”这时从金銮殿外,传来的李泰的声音。
随即,便看到李泰怀抱赶山鞭,迈步走进了金銮殿内。李泰来到金銮殿上,将手中赶山鞭一举,对着李世民点了三点。
然后跪在地上,开口说道:“儿臣李泰,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今李泰的这套说辞,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只要见到李世民,便会熟练的将其诉说一遍。
“李泰,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金銮殿上见朕,不知有何事奏报。”李世民对李泰问道。
“父皇,儿臣今日上殿,为的就是让皇上知道,有一些宵小借着儒门的外衣,坐下了多少龌龊之事。”李泰一边对李世民说道,一边盯着一旁的孔颖达。
这孔颖达看到李泰走上了金銮殿,心中不由得暗道不好。看来想要保全董万彻,绝对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说的可是扬州董万军。”李世民对李泰问道。
“父皇,想必各位都应该知道,董万军乃是西汉董仲舒的后人。当年也正是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按理说,董家后人应该做出表率,可是这董万军却是一个十足的人渣。披着儒门学子的华丽外衣,不知做下了多少坑压百姓之心。”
“原本董家在扬州城市势大,众人有理无处申。如今儿臣将董万军缉拿归案,扬州城百姓才敢写下这联名状纸。”李泰对李世民说道。
同时,李泰从怀中拿出一本万民状,交由太监转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接过来打开一看,那可是越看越是生气。
最后李世民竟然,直接将手中的万民状,扔向了孔颖达。然后厉声的说道:“这就是你说的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董万彻。”
第383章代替木炭的石炭
孔颖达颤抖着双手,将万民状捡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孔颖达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趾高气昂,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不敢相信之色。
孔颖达虽然是一个腐儒,无论干什么都死搬教条不会变通。可是在他心中,儒门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人都不可诋毁的。
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儒门声誉的事情。也就是说孔颖达虽然顽固不化,但却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绝对不会做出,他认为有辱圣贤之事。贪赃枉法假公济私,和他绝对挨不上边。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董家兄弟二人,竟然做下如此之多的,伤天害理之事。
只见孔颖达颤抖着双手,将万民状合了起来。然后跪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道:“皇上,是臣有眼无珠,看错了他董万彻。相当初还是臣,将他引荐给皇上的。臣愿受识人不明之罪。”
“孔大人,儒门的教义教化世人千年之久,如果要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话,早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披着儒门的外衣,干着猪狗不如的事情。”李泰对孔颖达说道。
“臣多谢魏王,为我儒门铲出如此败类。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就是有辱圣贤,臣请皇上将他们处以极刑。”孔颖达真诚的说道。
“孔爱卿,李泰说的不错,如今的儒门确实应该整顿了。你身为儒门掌教,这个责任你应该肩负起来。”
“明日你就前往洛阳吧,到太子那里去帮助他。顺便将儒门整治一番。”李世民对孔颖达说道。
孔颖达再次跪倒在地,向李世民行君臣大礼,然后说道:“臣遵旨,臣一定会整理儒门,将那些斯文败类铲除,还儒门一片清明。”
回到墨州城的李泰,那可绝对是心情大好。这次通过董万军兄弟的事情,彻底让儒门收敛了其嚣张气焰。
这也是李泰想要的结果,李泰知道,想要让儒门彻底消失是不现实的。所以李泰要的结果就是,让儒门不再一家独大。
只有将儒门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才可以让其他学派再次出现。那样一来,距离再次出现百家争鸣,就不远了。
看着李泰微笑的面孔,宣华笑着对李泰说道:“想到什么好事呢,竟然如此的高兴。是不是准备,将隋明阳带来的那个花魁也收了。”
“瞎说什么,我有你们三个,就已经满足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