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政策已经得到朝廷的一致支持。
又由于巩侯张诚推动的设在桂林的大秦糖业的建设,让内库和国库有了全新的收入项,眼见国用充盈,帝国实际上已经不需要繁重的徭役,就足以解决朝廷开支。到扶苏复兴四年,在减税和减免徭役的情况下,大秦各级官吏的俸禄不减反增,朝野对新朝廷的皇帝是相当满意。
皇帝扶苏也尽量减少个人目的的公共建筑,扶苏皇帝的陵寝建设,规模远远小于先皇始皇帝,更因为采用了新型建筑机械和结构设计,新的陵寝工程量更小,但是更坚固。据说可以其结构可以保证墓室千年不坍塌。
巩邑玻璃厂承接了皇帝陵寝的水晶玻璃棺和防锈钢椁的制造,虽然这一项目造价不菲,但是相比传统的黄肠题凑,所耗费的金钱和民力是少之又少。
在这样的祥和繁荣的气氛下,一支匈奴使团从代郡入雁门关,来到了长安城。
这支匈奴使团一路由秦军监督,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城,在典客登记,准备向大秦皇帝扶苏递送国书。
使团来长安,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敦促新朝廷履行前朝的约定,继续向匈奴每年缴纳金、钱、布帛、粮食、工匠、女子、丁男。
第二,是匈奴大君莫顿单于的阏氏在一年前去世,单于现在没有正妻,因此使团前来为单于求娶大秦皇帝妹子,长公主赵芃为单于的正妻阏氏。
单于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天下之大,北面有我冒顿单于,南面是大秦皇帝,只有我们两人的地位是匹配的,能够配得上单于的女子就只有皇帝你的妹子,而能配得上你的妹子的男子只有我们单于。
如果两国联姻,那么单于和长公主所生的子女就会是匈奴单于的唯一继承人,联姻以后的匈奴-秦联盟,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匈奴强大、大秦也强大,两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必要剑拔弩张,如果两国缔结为婚姻之国,那么就可以保持永久的和平。如果皇帝你的外甥是匈奴的单于,我们两个国家就不会再有战争!
我单于素闻贵国长公主赵芃容貌端庄,尚未婚配,也知道长公主已经习惯了塞外的生活,因此单于愿意以东胡(今东北地区)千里江山作为聘礼,娶赵芃长公主为妻。也希望贵国为长公主准备相应的嫁妆,不用多,把北地郡、九原郡割让给匈奴作为聘礼就可以了。
虽然扶苏皇帝还没见到匈奴的使团,但是使团随身所带的文书已经呈送到皇帝的御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