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国成了大秦最新的一个郡,皇帝扶苏下令,这一个郡叫做张掖郡。
朝中自然有纷纷议论,怀疑这个郡的名字到底来自丞相张苍的张,还是巩侯张诚的张。
皇帝从长安政法学院抽调了一位副教授,带着一群吏员,奔赴张掖就任,组建新的郡守班底。
大秦寺工业派出了一支工程队,在张掖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火力发电站,又竖起了一座高高的金属塔。
张掖郡的月氏人和迁徙而来的秦人,以为这是一座了望塔,也确实,经常有卫军的士兵登上塔顶,了望四野,看看有没有不要命的游牧部落靠近张掖。
但实际上,这座塔真正的功能是一个巨大的放大天线。
因为向西的征途特别遥远,军中携带的无线电报机功率有限。无线电信号远距离传输总有衰减,因此张掖郡设立了这样一个大型无线电信号放大器,将来自远方秦军的无线电波转发到长安。
这类的信号塔,在齐地、吴中、长沙、番禺、桂林郡、蜀郡都有设置,信号塔由寺工的一个小团队进行管理,确保长安的信息能够传布到帝国四面八方。
有了无线电,大军走到再远,也不会孤独。
只不过,依靠汽油驱动的这些车辆,燃料总是有限,靠着几千里外的张村提供燃油,已经越来越不可能。
墨家钜子,国务顾问巩侯张诚指示寺工在张掖郡组成探矿队,在张掖地区进行普查和勘探,很快就在张掖郡境内找到了石油。
采用蜀中盐井开凿技术,探矿队在张掖打下了大秦第一款深井石油井,乌黑的石油喷薄而出!
诚记立即投入资金,买下了寺工的这项勘探成果,以寺工占比3成,诚记负责资金、石油提炼、石油销售的协议,开始了在张掖郡的石油炼化。
张掖郡也因此成为蒙恬所部燃料油的供应基地,从这里可以节省更多时间、极大降低了燃油运输成本。
诚记从巩邑调度了一大批拖拉机,拖挂着改装的铁皮油罐,从张掖一路向西,为沿线的秦军提供燃料用油和照明用油。
有了油料,秦军的摩托车又能跑起来了,无数秦军士兵跨坐在摩托车上,轻踩油门,跟随着匈奴军队,向西,再向西!
对于诚记在石油开采方面所占有的巨大利益,实际上是存在不同声音的。皇帝陛下曾经亲自过问过这件事:既然勘探的队伍来自朝廷的寺工,为什么油井的所有者是诚记?为什么张诚你在石油领域能占大头?你是不是在偷朕的钱?
现任诚记的大掌柜李灵拿出来一个厚厚的账册出来,勘探油田的人力和费用几何,建设油井提炼石油的人力和费用几何,运输和维持销售网络的成本几何,一条一条都说的清清楚楚。
扶苏不是张苍赵杏儿,看到这么多数字图表就头疼,再加上看到李灵那两道粗眉,也总是心里乱糟糟的,一番分说,总算是默认了诚记在石油开采和炼制上,有更多的贡献,在这宗生意上所占的比重理应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