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道是哪篇?”
“还是有几篇的,不过朕不能告诉你,这是朕的秘密。告诉人,朕这个笔名就没法用了!”扶苏笑着说。
以矛盾为笔名投稿,虽然也有被退回的,毕竟还是有几篇发表出来了,侧面证明扶苏的学术水平是在线的。这些论文的观点,天下学者是不是都赞成,扶苏也不强求不太在意,只要长城大学愿意接受和发表,有学者愿意讨论,扶苏就已经很高兴了。这是作为学者而不是皇帝得到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不过朕有一个发现,倒是可以和秉直你显摆一下!”扶苏揭开一个帕子,取过一块三角截面的玻璃条,放到阳光之下。
张诚已经知道是什么了。
果然,阳光穿过玻璃条,在玻璃后面的一张白纸上映出七色的光。
“神乎其技!”张诚感叹,陛下你是牛逼顿附体吗?都独自发现光的色散了?
皇帝又取过第二块三棱镜,放在光带的位置,通过调整三棱镜角度,透过的七彩光又称为一道白光。
“神奇吧?”扶苏笑着。
“太了不起了!”张诚说。
“朕没事儿就在这儿磨玻璃玩,就发现这个现象,不过道理朕却没参详出来。”
“陛下可以传寺工大匠来研究这一现象,估计还需要用数学工具来解析这些……”张诚说。
“哦?如果解读出来这里的道理,怎么说?”
“陛下第一个发现这一现象,自然可以在最终论文上冠名——第一作者是没问题的。”
“能吗?”扶苏不确定。
“发现者做第一作者,是合乎规定的,没有发现者哪来的解读者。这门学问可以叫做光学,如果光学单独成书,第一章必然应该写下陛下的名字。”张诚很诚恳。
“说到光学,蒙恬他们发来电报,说大宛的神叫做什么光明神,朕算不算发现了光明的奥秘啊?”扶苏淡淡的说。
“必须得算!”张诚说。想了想又问:“三棱镜的研究如果发表,陛下还是用笔名发表吗?”
“这个现象重要吗?”扶苏问。
“重要,开辟了一门学术的基础。”
“那就用扶苏的名字发表,想必他们不会说朕是用皇权来逼迫他们通过论文吧?”扶苏微笑。“你不用打听朕的笔名,朕活着一天,笔名就不会公布,等朕死后,朕的儿子给朕编文集的时候,会把那些论文收录进去的!”皇帝又发出爽朗的笑。
皇帝似乎每次见面都会谈论生死问题,张诚的心里却是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