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生叹了口气:“孩子,你的听力在慢慢丧失,可能……可能会完全失聪。”
这句话像晴天霹雳,贝多芬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他躲进郊外的小屋,把自己关在黑暗里。
“为什么是我?”他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大喊,“没有了听力,我还怎么弹钢琴,怎么写曲子?”
直到有一天,窗外传来一阵鸟鸣。贝多芬下意识地想要捕捉那声音,却只听到一片寂静。但在他的脑海里,那些音符依然在跳动。他突然抓起笔,在乐谱上飞快地写起来。
“原来音乐不只是用耳朵听的!”他的眼睛重新焕发出光彩,“就算听不见,我也能在心里奏响最美的乐章!”
从那以后,贝多芬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厚厚的乐谱。他发明了特殊的助听器,用牙咬住木棒抵在钢琴上,通过震动感受声音。每写一个音符,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
“这曲子太疯狂了!”出版商翻看他的新作品,连连摇头,“没有人会喜欢这么激昂的音乐!”
贝多芬却坚定地说:“我写的不是别人想听的音乐,是我心里的声音!就算全世界都不懂,我也要把它演奏出来!”
当《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个音符在音乐厅响起时,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那激昂的旋律,仿佛是一个巨人在和命运搏斗。尽管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听不见观众的掌声,但他从人们湿润的眼眶和激动的表情中,知道自己成功了。
演出结束后,一个小女孩跑到后台,把一束野花塞到贝多芬手里:“先生,您的音乐就像天上的闪电,特别勇敢!”
贝多芬蹲下身子,虽然听不清女孩的话,但他读懂了她眼里的崇拜。他摸了摸女孩的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往后的日子里,贝多芬依然在和命运抗争。他的听力越来越差,生活也充满了挫折,但他从未停止过创作。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音乐,是从心底生长出来的力量,就算命运捂住了他的耳朵,也无法阻止他用音乐呐喊。
每当夜幕降临,维也纳的街头巷尾,总会响起人们哼唱《命运交响曲》的声音。那声音穿过岁月,告诉每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和信念,就能像贝多芬一样,牢牢扼住命运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