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7章 无可辩驳的技术数据(1/2)

李长青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厅内回响,清晰而有力。

他没有直接反驳GE和西门子的草案,而是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复杂的规则细节,拉回到了一个更具哲学意味的、更根本的起点。

战场,被他悄然转移。

台上的哈里森与施密特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这个华国的老工程师,比他们预想中要难对付得多。

秦奋坐在台下,看着李工的背影,稳如泰山。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好戏,现在才上演。

李工没有停顿,按下了手中的遥控器,PPT翻到了新的一页。

一张对比图表,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这张图表被一分为二。

左边,是“GE-西门子草案核心测试项(部分示例)”的标题。各种晦涩的传统电机术语:

“定子绕组层间绝缘耐压测试”、“转子铸铝条断条检测”、“槽满率与散热效率关联性评估”、“额定负载温升曲线(IEC60034-1标准)”、“不同湿度下的绝缘电阻变化率”、“短时过载转矩保持能力”、“谐波电流对铁芯损耗影响系数”……

复杂,繁琐,每一个名词都带着浓厚的历史尘埃,让人望而生畏。

而在右边,标题是“红星提议:新一代电机核心性能衡量指标”。

一、能效比(覆盖全功率范围)。

二、功重比(单位重量输出功率/扭矩)。

三、寿命-温升曲线(核心材料在不同负载下的衰减模型)。

四、控制响应速度(从零到额定转速的毫秒级反应时间)。

李工用激光笔,先是指向了左边那片密密麻麻的文字。

“左边的这些,是传统电机的‘体检表’。它告诉我们,一台电机的线圈绕得是否结实,绝缘做得是否够厚,硅钢片叠得是否紧密。它衡量的是‘制造过程’的优劣。”

他的声音平静而客观,像是在上一堂公开课。

“这些指标,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唯一手段。但是,它们衡量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然后,他的激光笔缓缓移到了右边。

“而右边的这几项,衡量的是‘目的’。用户购买一台电机,他最终关心的是什么?他关心的是,这台电机用起来省不省电?——这就是‘能效比’。他关心的是,这台电机是不是足够小、足够轻,能让我的设备实现轻量化?——这就是‘功重比’。他关心这台电机在我的实际工况下能用多久?——这就是‘寿命-温升曲线’。他关心我的机床响应够不够快,精度够不够高?——这就是‘控制响应速度’。”

“我们认为,一个面向未来的标准,应该更多地关注用户价值,关注电机的最终表现,而不是沉溺于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实现它。如果我们把标准定死在‘过程’上,那就等于堵死了所有通往‘目的’的、新的道路。”

这番话,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在场许多人心间。

尤其是那些来自应用端企业的代表,他们深有同感。他们要的就是好用、节能、轻便的电机,至于里面是铜线还是银线,是传统结构还是新结构,那应该是制造商该操心的事情。

李工的话,把标准从“制造商的自我规制”,提升到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高度。

“当然,”李工的语气一转,“提出新的衡量指标,是需要用数据来支撑的。否则,就是空谈。”

他再次按动遥控器。

PPT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数据展示。

“首先,是‘能效比’。这是我们红星集团位于沪市的研发中心,对‘天狼星’电机与市面上最畅销的一款德意志品牌高效电机,进行的同平台对比测试。”

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曲线图。

横坐标是功率负载(从10%到120%),纵坐标是能量转换效率。

图中,有两条曲线。代表德意志品牌电机的蓝色曲线,在75%-100%的额定负载区间,效率很高,达到了94%以上,但在低负载和高负载区域,效率迅速下滑。

而代表“天狼星”电机的红色曲线,则像一条平直的横线,在整个20%-120%的宽广负载范围内,始终保持在97%以上,几乎没有衰减。

“数据说明,在大部分非满载的实际工况下,新结构电机的节能优势是压倒性的。”李工冷静地解说着,接着翻页。

“第二项,‘功重比’。”

屏幕上变成了一张更直观的条形图。

对比的对象,是GE、西门子、安川、ABB和红星天狼星的同功率等级伺服电机。

在代表“单位扭矩/重量”的数值上,红星天狼星的条形柱一骑绝尘,几乎是其他所有产品的两倍以上。

“这意味着,您的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一半重量的电机,实现同样的臂力。您的电动汽车,可以用更轻的电机,获得更长的续航。”

台下的东瀛代表田中健,看到这张图,眼神中闪过一丝震撼。他知道红星的电机很强,但没想到强到了这个地步。

接着,是“寿命-温升曲线”和“控制响应速度”的数据。

每一张PPT,都是一组冷冰冰、但却无可辩驳的第三方公证数据。

李工特意在每一页的右下角,都用小字标注了数据来源:“本数据由华国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与瑞士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交叉验证,并提供公证报告。”

这句话,堵死了所有可能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

他没有声嘶力竭地推销,也没有慷慨激昂地演讲。他只是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