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8章 盟友的支持(1/2)

日内瓦,IEC总部会议厅。

空气仿佛凝固了。

主席克劳斯·鲍曼那句冰冷的质问,如同回音般在每个人的耳边震荡。

“你们,有即时的回应吗?”

GE的哈里森和西门子的施密特,这两位平日里在任何场合都挥洒自如的行业巨头代表,此刻的脸色比纸还要白。

回应?如何回应?

承认那个“撒哈拉沙漠测试”确实是为了针对盘式电机的精密封装结构?那等于当众自认在搞贸易壁垒。

否认?李工手中的第三方公证报告就摆在那里,每一项测试条件都清清楚楚。硬着头皮否认,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无理取闹的小丑。

哈里森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像被一团棉花堵住,一个字也发不出来。他求助似的看向施密特,却发现对方同样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是他们从业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窘境。他们精心准备的、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技术铁幕”,被对方用一种最简单、最粗暴,也最有效的方式,从根基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会场内,所有代表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两人身上,那一道道目光,此刻像是无数根尖针,刺得他们坐立难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声音清晰地响了起来。

“主席先生。”

众人循声望去,是法兰西代表团的首席代表,那位名叫皮埃尔·博德的中年人。他站了起来,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主席台,然后落在了秦奋和李工的方向,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

“我认为,红星代表刚才的发言,非常有价值。”

皮埃尔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为这凝固的气氛注入了一丝流动的可能。

“标准,是工业的语言,是技术的标尺。但我们不能忘记,任何标准都具有时代性。一百年前,我们衡量蒸汽机的标准,和五十年前衡量内燃机的标准,截然不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可能带来革命性变革的电机技术。”

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因此,我认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不应该再纠结于旧有的测试条款是否需要微调。我们更应该像红星代表所提议的那样,后退一步,重新审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面对新一代电机技术,我们究竟应该‘衡量什么’?”

皮埃尔加重了“衡量什么”这几个字的语气。

“能效比、功重比、寿命曲线、响应速度……这些直指用户核心价值的指标,难道不比那些衡量制造过程的繁琐条款,更能体现一项新技术的真正价值吗?”

他看向主席鲍曼,诚恳地说道:“我提议,委员会应该优先讨论这个问题。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如果我们只是被一套陈旧的、为传统技术量身定做的框架所束缚,那么我们今天在这里制定的标准,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这番话,掷地有声。

它巧妙地将议题从“是否采纳GE-西门子草案”的二元对立,转移到了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层面:“如何定义一个面向未来的标准”。

哈里森和施密特的脸色更加难看。法兰西人的这番话,等于是釜底抽薪,直接跳过了他们的草案,要去讨论红星提出的那套“金标准”了。

这是第一个公开站出来,打破“欧美技术同盟”默契的声音。

皮埃尔的话音刚落,会场后方的观察员席位上,有人举起了手。

主席鲍曼看了一眼,有些意外,但还是点头示意:“请说,科赫先生。”

站起来的是一位严谨的德意志中年人,他胸前挂着的身份牌上写着:KUKA工业机器人集团,技术总监,汉斯·科赫。

KUKA!

这个名字一出,西门子的代表施密特,眼皮不受控制地跳了一下。这可是德意志工业4.0皇冠上的明珠,是他们最重要的下游客户之一。他怎么会在这里?又为什么要发言?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科赫先生的语气十分客气,但内容却无比清晰,“我仅作为技术观察员,以及一个电机的终端用户,分享一点看法。”

“我们公司每年要采购数十万台各类伺服电机,用于制造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

“第一,功重比。电机越轻,我们的机器人手臂的自重就越轻,负载能力就越强,运动速度就越快。第二,能效比。一台机器人身上有六到八个关节电机,一座工厂里有成百上千台机器人,整体的节能降耗,对我们的客户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成本节省。第三,响应速度和精度,这直接决定了我们机器人的作业水准。”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对应着刚才李工PPT上的核心指标。

“刚才,红星集团展示的数据,尤其是功重比和宽域能效比,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科赫斟酌着用词,“这正是我们这些应用端企业,梦寐以求的技术进步方向。”

他顿了顿,最后说道:“我们不关心电机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也不关心它的绝缘材料用了什么传统工艺。我们只关心它最终能为我们的产品带来怎样的性能提升。因此,我个人含蓄地表达,我非常认可红星提案中所体现出的,以用户核心价值为导向的衡量理念。一个好的标准,应该鼓励供应商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产品,而不是相反。”

说完,他礼貌地鞠了一躬,坐了下去。

全场再次陷入了寂静。

如果说法兰西代表的发言是来自外部的挑战,那么这位KUKA技术总监的话,就是来自德意志工业内部的一记“背刺”。

施密特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能感受到身边其他德意志同行们投来的异样目光。连自己国家的顶尖企业都更青睐红星的技术理念,这让西门子一直以来标榜的“德意志品质”和“行业领导者”的形象,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