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5章 红星自己的五轴机床项目(1/2)

日内瓦峰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数架满载着精密仪器、技术资料和顶尖人才的包机,从欧洲和中东起飞,跨越万里,最终降落在华国沪市。

与此同时,在沪市远郊一个地图上都没有明确标识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一个占地数百亩、被高墙和严密安保系统包裹的崭新建筑群,正式挂牌。

一块简洁的深色金属牌匾被挂在了主研发楼的入口处——“红星集团高端装备研究院”。

没有剪彩,没有媒体,甚至没有鲜花。

到场的只有秦奋、刚刚从江城赶来的李卫国和周毅,以及一脸疲惫却又难掩兴奋的施密特、田中健和阿维·科恩。

这里,就是秦奋为“昆仑”项目准备的心脏。

从峰会上做出决定,到研究院正式启用,前后不过半个月。方志和他带领的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将秦奋投入的巨额资金,迅速转化为了眼前这个拥有恒温恒湿超净装配车间、独立供电系统、以及最高级别信息安全网络的顶级研发基地。

“各位,欢迎来到昆马项目未来的家。”秦奋站在空旷明亮的前厅,对众人说道,“从今天开始,这里将是项目的总装和核心测试基地。各位从德意志、东瀛、以色列带来的所有核心部件与技术,都将在这里汇合,并最终融为一体。”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道:“我知道,让各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保证,在这里,你们将拥有最好的工作条件,以及最大的施展空间。”

施密特看着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型装配车间,里面已经预装好了德国进口的超高精度龙门吊和蔡司三坐标测量仪,他那张一向严肃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一丝动容。

田中健和阿维等人同样在观察着这里的设施,无论是实验室的仪器配置,还是车间的工艺标准,都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他们明白,这个华国老板是动真格的。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秦奋召集所有核心成员,在研究院最大的会议室里,召开了项目落地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这里,将真正决定“昆仑”的未来。

“在日内瓦,我们统一了标准和目标。现在,我们要明确分工和责任。”秦奋开门见山,他身后的屏幕上,亮起了全新的组织架构图。

在架构图的顶端,是秦奋自己,作为项目总负责人。

而在他之下,两个华国人的名字被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

“我宣布,任命李卫国工程师,为红星高端装备研究院制造总工程师。”

秦奋看向李卫国,这位一辈子都在和机床打交道的老工匠,此刻正襟危坐,脸上写满了郑重。

“李工,从图纸到零件,从零件到部件,再从部件到整机,所有‘制造’环节,都由你全权负责。施密特先生的团队将配合你,完成所有结构件的制造和精密装配。你的任务,就是将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分毫不差地变成现实。”

李卫国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地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秦奋点点头,目光又转向了另一边的年轻人。

“我宣布,任命周毅工程师,为研究院系统集成总工程师。”

周毅显然有些意外,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闪过一丝紧张。

“周毅,你的任务,比李工更复杂。”秦奋的语气十分严肃,“你要负责将机、电、软三大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田中先生的伺服系统,阿维先生的控制算法,以及我们自己开发的辅助系统,你就是它们之间的桥梁和翻译官。我需要它们像一个人的大脑、神经和肌肉一样协同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延迟和冲突。”

“这个……”周毅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秦总,我怕我太年轻,经验不足……”

“经验不是问题。”秦“奋打断了他,“你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这正是在多个技术体系之间进行集成的关键。田中先生和阿维先生会全力支持你。记住,你是系统的粘合剂,是昆仑机床的灵魂工程师。”

阿维·科恩在一旁吹了声口哨,用不甚标准的中文说道:“周,别担心,我的算法很友好。只要你的集成平台不出错,它自己会跑得很欢。”

田中健也微笑着点头:“周桑,我们多摩川的工程师会随时待命,配合你完成所有接口的调试。”

在这样的安排下,华国团队作为项目主导和最终集成方的核心地位被彻底确立。李卫国代表了华国制造业最顶尖的“手艺”,而周毅则代表了新一代工程师的“智慧”。他们两人,成为了连接所有海外技术的最终枢纽。

会议结束后,庞大的“昆仑”项目,就像一头苏醒的巨兽,正式开始运转。

来自德、日、以的团队,在华国工程师的配合下,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深化设计和部件试制阶段。研究院的灯火,从此夜夜通明。

而秦奋,则扮演起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个无形的指导者。

他不再像在日内瓦时那样,用强硬的手段直接给出方案和标准。他将自己上辈子管理类似复杂项目时积累的经验,以及通过系统扫描发现的那些隐藏在设计深处的潜在问题,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传递给团队。

每周一上午,是雷打不动的项目例会。

在一次讨论冷却系统管路设计的会议上,德方团队的一位资深工程师,汉斯,正自信地在屏幕上展示着他们设计的3D模型。

“……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流体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整个管路布局实现了最优的压力和流量分配,并且所有弯曲半径都符合DIN标准,可以确保十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汉斯总结道,脸上带着一丝自得。

在场的工程师们纷纷点头,从设计图上看,这套方案确实无懈可击。

秦奋一直静静地听着,直到汉斯说完,他才指着屏幕上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看似随意地问道:“汉斯先生,这个地方,液压管路的走线,距离A3主轴驱动电机的变频器是不是太近了?直线距离不到十五厘米。”

汉斯愣了一下,调出数据看了一眼:“秦先生,是的。但我们之间有双层电磁屏蔽,理论上不会有干扰。”

“理论上?”秦奋笑了笑,“我关心的是实际情况。机床在高负载下进行高速切削时,整个床身会产生高频微震,这个震动频率,有没有可能和变频器工作时产生的某个特定谐波的电磁脉冲,形成共振?”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共振?电磁脉冲和机械振动的共振?这是一个极其刁钻,也极其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秦奋继续说道:“如果发生共振,哪怕是最轻微的,也会导致液压管路产生人眼无法察觉的金属疲劳。也许一年、两年看不出问题,但到了第三年,管路就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一个微小的渗漏点。这对一台追求极致精度的母机来说,是致命的。”

汉斯的额头上渗出了一丝冷汗。他迅速在电脑上进行验算,几分钟后,他抬起头,脸色变得有些苍白:“秦先生……您是对的。在某个极限工况下,确实存在您说的这种风险。我们的仿真忽略了这种跨系统的耦合效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