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滑过近十个月。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红星集团和它的“昆仑”项目,仿佛从全球工业界的版图上彻底蒸发了。
没有反驳,没有声明,更没有新品发布的消息。
当初GE与西门子联手掀起的舆论风暴,在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之后,也渐渐平息。在大多数人看来,那个由华国“暴发户”主导的、试图挑战巨头的项目,大概率已经胎死腹中。毕竟,在两大巨头联手进行的舆论、标准和供应链的三重绞杀下,一家新兴企业悄无声息地失败,才是最正常不过的结局。
与此同时,GE与西门子的“奥林匹斯”计划,则在全球媒体的持续追光下,显得愈发光芒万丈。
他们宣布,这款集人类工业文明之大成的巅峰之作,将在下个月,于米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机床展览会(IMTS)上,进行全球首次公开亮相和实机演示。
消息一出,整个行业为之沸腾。
IMTS,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技术含量最高的机床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这里是全球所有机床巨头展示肌肉、发布新品、争夺顶级订单的终极战场。
将“奥林匹斯”的首秀放在这里,足见GE和西门子的无上自信与野心。他们不仅要发布一款产品,更要在这里,当着全世界的面,为下一代机床的王座,举行一场盛大的加冕典礼。
德意志,斯图加特,德玛吉森集团总部。
总裁办公室里,一头银发的克劳斯·冯·施泰因,正和他的首席技术官看着IMTS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最终展位图。
“西馆,整个A区,超过三千平米……”首席技术官指着屏幕上那片巨大的、被标记为“GESies”的区域,咂了咂嘴,“好大的手笔。他们这是要办一场展中展。”
“他们有这个资本。”克劳斯神色平静,但眼神里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听说‘奥林匹斯’的样机测试数据非常惊人,完全是冲着我们和日岛国发那科的核心市场来的。”
首席技术官滑动着鼠标,视线扫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发那科、马扎克、奥克马、格里森、米克朗……这些无一不是占据着核心位置、拥有巨大展台的行业巨头。
突然,他的鼠标停在了一个角落。
“嗯?这是什么?”他指着展馆最偏远的北馆三楼,一个被挤在安全出口旁边的,用小号字体标注的展位。
“RedStarGroup?红星集团?”首席技术官皱起了眉头,“华国的那家公司?他们不是做电机的吗?怎么跑到IMT-S来了?还拿了个展位。”
克劳斯也凑了过去,看着那个不起眼的名字,若有所思。
“我记得他们。一年前,他们和GE、西门子闹出过不小的风波。传闻他们也在研发五轴机床,叫‘昆仑’。但后来就没消息了。”
“一个卖电机的,也想造五轴加工中心?太异想天开了。”首席技术官轻蔑地笑了笑,“你看这个展位,不到一百平米,估计是他们IMTS之旅的‘到此一游’纪念品吧。最多拉几个电机和伺服驱动器过来,蹭一蹭‘奥林匹斯’的热度,好回去宣传。”
“或许吧。”克劳斯没有再多说什么。
类似的对话,几乎在所有关注IMTS的业内人士中上演。
在日岛国的发那科总部,在瑞士的米克朗研发中心,在米国的格里森公司……当人们在星光熠熠的参展商名单中,发现这个来自华国的“红星集团”时,反应出奇的一致。
惊讶,然后是轻视和嘲讽。
在他们看来,一家电机公司,跑到世界顶级的机床展,在一个犄角旮旯里租个小展位,这本身就像一个不合时宜的笑话。
没人相信他们真的敢把那个只存在于传闻中的“昆仑”,带到芝加哥来。
在“奥林匹斯”这轮皓月的万丈光芒下,一颗遥远而黯淡的星星,根本引不起任何人的重视。
世界在期待一场巨头献上的盛宴,而那个角落里的名字,不过是宴会厅门口一个无人注意的路人罢了。
……
同一时间,沪市,红星集团总部。
秦奋的办公室里,气氛却与外界的轻视截然不同。
李卫国将一份厚厚的报关文件递给秦奋,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秦董,都办妥了!‘昆仑001号’整机、配套的刀具、检测设备,还有所有的参展物料,已经全部装箱,今天下午就能在洋山港装船,预计二十天后抵达芝加哥港。”
“辛苦了,老李。”秦奋接过文件,仔细翻阅着。
大半年的沉默,外界以为红星偃旗息鼓,但只有内部核心人员才知道,这段时间里,“昆仑”项目正在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在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