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E和西门子切断了欧洲的供应链时,秦奋的“备胎计划”无缝衔接。
华科院光电所的高精度光栅尺、沈城仪器院的角度编码器、沪市微系统所的传感器阵列……这些在国内默默攻关了数年的技术结晶,在红星集团不计成本的资金和应用场景支持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
施密特和他的德意志团队,在最初的惊愕过后,很快投入到了与华国供应商的联调测试中。而阿维·科恩的软件团队,则成了这场攻坚战中最关键的“粘合剂”。
硬件上存在的细微差距,全部由软件算法来弥补。
每一个部件的微小误差,都被输入到阿维构建的复杂模型中,通过上万次的仿真运行,生成独一无二的补偿参数。
最终,当“昆仑001号”在红星的保密车间里完成总装,第一次开机运行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试切件是一个复杂的叶轮。
当冷却液冲刷完毕,那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成品被取出来,送上三坐标测量仪时,李卫国的心跳几乎要停止。
当最终的检测报告打印出来时,施密特这个严谨刻板的德意志老人,激动地拥抱了身边的阿维。
——所有关键精度指标,全部达标!
它或许不是一个由100分硬件堆砌出来的产品,但它却是一个由90分的硬件和120分的软件,完美融合后达成的、足以震惊世界的作品。
“秦董,还有一件事我不明白。”李卫国看着秦奋,“我们为什么非要去芝加哥?在GE的大本营和他们硬碰硬,风险太大了。下半年的汉诺威机床展不是更合适吗?离欧洲近,我们的后勤保障也方便。”
秦奋签好最后一份文件,抬起头,目光平静而坚定。
“老李,躲是躲不掉的。他们既然选择了在IMTS上为‘奥林匹斯’加冕,那我们就要去当这个不速之客。”
“在自己家门口打赢,那叫理所当然。在别人家门口,当着全世界的面打赢,那才叫实力。”
“我们沉默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次发声。要发声,就要在最大、最响亮的舞台上。”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懂了。
这一战,避无可避。秦奋选择的,是最艰难,但也是一旦功成,收益最大的道路。
……
黄昏时分,沪市洋山深水港。
巨大的桥吊缓缓移动,将一个40英尺的特种集装箱,稳稳地吊装上一艘即将远航的万吨级货轮。
集装箱的四周,没有任何标识。
港口的工人们只知道,这是一个需要特殊对待的“精密设备”,全程都由货主方派人亲自监装。
码头上,秦奋、李卫国,还有周毅,正仰头看着那个白色的集装箱被安放进船舱。
周毅,这个从江城时代就跟着秦奋的年轻工程师,如今已经成长为“昆仑”项目现场执行团队的负责人。他的脸上,混合着激动、紧张与向往。
“秦董,李工,我到现在还感觉跟做梦一样。我们……我们真的要把‘昆仑’带到IMTS去了。”
“这不是梦。”秦奋拍了拍他的肩膀,海风吹动着他的衣角,“从今天起,你要习惯这种感觉。以后,这样的远征会成为我们的常态。”
李卫国看着远方无尽的海面,感慨道:“想当年,我们都是去这些展会学习、观摩,能拍几张照片,拿到一本产品手册就如获至宝。没想到,今天我们带着自己的东西,去跟他们同台竞技了。”
“不是竞技。”秦奋纠正道。
他转过身,看着自己的两位爱将,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们是去赢的。”
巨大的货轮拉响了悠长的汽笛,缓缓驶离港口,融入了深蓝色的暮色之中。
它的目的地,是太平洋彼岸的芝加哥。
一场即将改变世界高端制造格局的风暴,正随着这艘货轮,悄然启程。而此刻,它的对手们,还正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加冕盛典的幻想中,对那个来自东方的挑战者,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