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沪市的璀璨灯火隔绝在高空之外。
一架湾流G650平稳地降落在江城机场的公务机跑道上。没有欢迎的人群,没有闪烁的镁光灯,只有一辆黑色的辉道早已在停机坪旁静静等候。
秦奋从舷梯上走下,夜风吹动着他的衣角,带走了沪市总部会议室里残留了一天的喧嚣。
“精卫工程”的启动会议开了一整天。从技术路线的论证,到全球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分析,再到天文数字般的预算规划,每一个议题都足以让任何一个商业帝国的决策层殚精竭虑。
会议结束时,整个集团的高管团队都处于一种混杂着亢奋与压力的复杂情绪中。他们即将开启的,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伟计划。
但秦奋却在会议结束后,选择连夜从沪市飞回江城。
这里是红星工业帝国的发源地,也是“昆仑”诞生的地方。
集团内部的庆功会已经持续了好几天,来自全球的订单意向、政府部门的表彰、合作伙伴的祝贺……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都涌向了红星集团。
秦奋绕开了这一切。
他让司机直接将车开到了红星重工位于郊区的总装基地。
深夜的厂区格外安静,只有高大的路灯洒下清冷的光辉。出示了最高权限的通行证后,车辆一路畅通无阻,最终停在了那栋编号为“01”的总装车间外。
这里是“昆仑”诞生的地方。
车间里灯火通明,巨大的空间内却空无一人,只有机器运转时特有的低频嗡鸣在空气中回荡。
在一片由各种精密设备和模块化工作台组成的钢铁森林中央,那台改变了世界工业格局的机器,正静静地矗立着。
“昆仑”一号原型机。
它已经完成了在柏林展会上的历史使命,被小心翼翼地运回国内,安放在这个它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秦奋挥手让随行的安保人员在车间门口等候,独自一人缓缓走了进去。
喧嚣散尽,荣耀加身,但他此刻只想安安静静地,再看一看这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机器。
他没有走近,只是隔着十几米的距离,驻足凝视。
灯光下,“昆仑”那充满了工业美感的外壳反射着冰冷而沉静的光泽。它就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即使一动不动,也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力量感。
这是胜利的纪念碑,是红星集团技术实力的巅峰象征,是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侧目的国之重器。
但在秦奋的眼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或是骄傲。
他的目光平静、锐利,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审视自己手中最锋利的长矛;又像一个冷酷的将军,在评估一件即将投入下一场更残酷战役的武器。
在他看来,“昆仑”的诞生,从来不是终点。
甚至,连一个阶段性的胜利都算不上。
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或者说,是他为了实现下一个、更宏大目标,所必须打造出来的一件最趁手的工具。
没有这件工具,那个名为“精卫工程”的计划,就永远只能是躺在纸面上的幻想。
他绕着机床,不疾不徐地走了一圈,手指偶尔会轻轻抚过机身的金属外壳,感受着那冰冷坚实的触感。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将这台机器的各项参数与“精卫工程”初步可行性报告中的一个个技术难点进行着比对和推演。
主轴的极限转速、五轴联动的谐波误差、静压导轨的承重与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
每一个数据,都代表着一种能力的边界。
而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恰恰需要突破这些边界。
“秦董?”
一个略带沙哑和疲惫的声音从车间另一头传来,打断了秦奋的思索。
秦奋循声望去,只见头发花白的李工和戴着黑框眼镜的周毅,正从一个独立的设备检测间里走出来。两人手里都拿着数据记录板,脸上带着熬夜后的倦容,但眼神却依旧明亮。
“你们怎么还没休息?”秦奋有些意外。
“睡不着。”李工笑了笑,笑容里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质朴,“展会是结束了,但对我们来说,工作才刚开始。这台原型机的数据要全部复盘,为后续的量产型号做优化。周毅他们控制软件组,也有一大堆算法要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迭代。”
周毅推了推眼镜,补充道:“秦董,您才是,刚从沪市开完会就飞回来,怎么也不多休息一下?”
“我也一样,有些事情睡不着。”秦奋淡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