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铺着深色地毯的办公室里投下数道笔直的光痕。
秦奋挂断了与林悦的通话,整个办公室再次陷入了极致的安静。
距离上午九点的集团最高战略委员会,还有不到三个小时。
这三个小时,他需要将脑海中那两个宏大的选项,进行一次最冷静、最彻底的推演。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得失,更要包括它们可能引发的,超出商业范畴的连锁反应。
他没有坐下,而是走到了办公室中央那具巨大的沙盘前。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那枚被他放置在沪市、代表着“信息产业”的蓝色旗帜上。
这是选项一:将信息技术推向极致。
这是一条他最熟悉,也最擅长的道路。自从重生以来,他所做的每一次布局,几乎都与这条路息息相关。从最初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到后来的红星云服务,再到如今箭在弦上的“破晓工程”。
这条路的每一步,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第一步,攻克光刻机。用那一百亿米金,加上不计成本的投入,撬动整个华国最顶尖的人才和产业链,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这头工业巨兽彻底驯服。
一旦成功,米国的封锁链条将从最关键的一环被砸得粉碎。
第二步,基于自主的光刻机,向上游进军。开发出完全自主的EDA工业软件,建立属于华国自己的芯片设计和制造标准。届时,整个国家的半导体产业,都将围绕着红星集团建立的新生态运转。
“红星核心”,将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底层标准。
而这,仅仅是开始。
当算力的枷锁被彻底打开,当最强大的芯片可以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条路的终点,便会清晰地浮现出来——真正的,通用强人工智能(AGI)。
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需要海量数据喂养、在特定领域进行模仿和学习的“大模型”,而是一个具备独立思考、学习和创造能力的智能主体。
秦奋走到办公桌前,打开了桌面上内嵌的全息投影。
一道淡蓝色的光幕在他面前展开,无数的数据流在上面飞速闪过。他调出了红星汽车位于江城超级工厂的所有运营数据。
“以江城汽车工厂为模型,载入‘强人工智能’管理模块,进行未来五年的运营成本及效率推演。”秦奋对着空气下达了指令。
这是红星内部实验室开发的一套战略推演系统,目前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用来做一些粗略的模拟,已经足够。
光幕上的数据流瞬间改变。
【推演开始……】
【第一年:智能品控系统上线。产品不良率由0.8%降低至0.1%。生产线效率提升15%。】
【第二年:智能仓储及物流系统全面接管。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提升300%,成品运输成本降低40%。裁撤相关岗位8000人。】
【第三年:生产线机器人AI升级,具备初级自主协同能力。生产效率提升60%。工厂所需技术工人数量降低70%。】
【第四年:‘红星大脑’雏形接入,开始接管非核心研发、市场分析、财务报表等文职工作。集团中层管理岗位开始出现冗余……】
【第五年:模型推演,当强人工智能完全接管从研发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后——】
最终,一行行冰冷但震撼的结论,清晰地呈现在秦奋眼前。
【单一工厂生产成本,降低80%。】
【产品迭代速度,提升500%。】
【人力需求,降低95%。】
【结论:在汽车制造领域,红星集团将获得对全球所有传统车企的‘绝对成本优势’和‘绝对效率优势’。】
秦奋静静地看着这组数据,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还仅仅是一个汽车工厂。
如果将这套系统,复制到红星集团旗下的手机、家电、乃至化工、材料等所有产业呢?
如果再将这套系统的服务能力,向全社会开放呢?
红星集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制造企业,它会成为整个华国工业,乃至全球工业的“大脑”。它输出的,将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智能化管理方案和生产力。
任何传统企业,在它的面前,都将像手工作坊对阵现代化流水线一样,不堪一击。
利润将不再是追求的目标,而是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庞大到令人畏惧的数字。一个史无前例的、无可匹敌的商业帝国,将拔地而起。
这就是选择信息维度的诱惑。
这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通天大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布满了荆棘,但终点的风景,却又是如此的清晰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