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动员大会结束。
特区大礼堂内激昂的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刚刚被任命的“长城工程”核心成员们,正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奔赴各自的岗位。
然而,在一号指挥中心地下的戊字号保密会议室,气氛却与外界的激昂截然不同,沉静得有些压抑。
这间不足三十平米的房间,墙壁由厚重的铅板和电磁屏蔽层构成,足以隔绝一切窥探。能坐在这里的,只有寥寥四人。
秦奋,张承志,周毅,以及从“破晓工程”总工程师位置上刚刚被“暂停”的李工。
他们是“长城工程”指挥部里,真正的核心决策层。
“刚才的会,开得很好。”首席科学家张承志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花白的头发似乎都因激动而显得更有光泽,“秦总指挥,你把大家的心气都提起来了。我看到很多老伙计,眼里都重新燃起了光。有了这股劲,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克服的。”
周毅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位铁血的总工程师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是啊,我手下那些兵,听说工程代号是‘长城’,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别说九十天完成真空室吊装,他们恨不得现在就三班倒,不眠不休地干。”
李工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坐着。动员大会上的豪言壮语让他心潮澎湃,但“破晓工程”的暂停,依旧是他心中一根无法拔除的刺。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在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那条已经铺就好的路。
秦奋的手指在光滑的会议桌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看着眼前这三位代表了理论、工程和制造的顶级大脑,神情平静。
“士气,很重要。这是我们能打赢这场硬仗的基础。”他先是肯定了众人的情绪,但话锋随即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但是,光有激情是不够的。我今天单独留下三位,是想讨论一个比士气更现实,也更紧迫的问题。”
他的话让会议室的温度仿佛瞬间降了几度。张承志和周毅脸上的笑容收敛了,李工也抬起了头。
秦奋没有直接说出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假设。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他环视三人,“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成功了。‘长城工程’为华国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我们的工厂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工,海水可以被大规模淡化成淡水,沙漠可以变成良田。我们拥有了一颗无比强大的心脏,可以为整个国家提供澎湃的动力。”
他描绘的这幅图景,让在场的三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向往。
“但,”秦奋的语气陡然加重,“如果我们这颗强大的心脏,驱动的却是一个没有精密大脑的巨人呢?”
“当我们的所有手机、电脑、服务器,我们引以为傲的智能工厂,我们天上飞的卫星,水里潜的舰艇,它们核心的运算芯片,依旧需要看米国的脸色。当制造这些芯片的最核心工具——EUV光刻机,依然被他们牢牢地攥在手里,可以随时对我们断供。”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严肃,直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那么,我们这颗强大的心脏,又有何意义?我们依然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巨人。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巨人看起来强大,实则不堪一击。对手只需要动动手指,切断我们的大脑供血,我们这颗心脏跳得再有力,也只能驱动一具冰冷的躯壳。”
秦奋的话,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三人的心上。
张承志脸上的向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作为战略科学家,他瞬间就理解了秦奋话里的深意。
周毅和李工也陷入了沉默。他们都是从产业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太清楚“卡脖子”这三个字的分量了。
“能源革命,是决定我们未来能飞多高的上限问题。但芯片自主,是决定我们眼下能不能活下去的生存问题。”秦奋的声音不大,却无比清晰,“一个关乎发展,一个关乎生存。在生存面前,一切发展都要让路。”
说到这里,李工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似乎猜到了什么。
秦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工,我知道你对‘破晓工程’的暂停,一直有疑虑。”
“现在,我可以告诉各位我真实的想法。”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笔。
“‘普罗米修斯计划’,或者说现在的‘长城工程’,是我们未来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终极目标。它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要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点亮的创世之火。”
“但是,在点燃这把火之前,我们必须先为自己锻造出一把最锋利的,能够打破敌人所有封锁的矛。”
秦奋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三个字母。
E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