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特区”,一号指挥中心。
秦奋的问题如同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材料总工程师王建国的脸上。
王建国,这位在材料领域浸淫了四十年的专家,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闭上眼睛,脑中仿佛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在飞速运转,计算着设备、人力、原材料……每一个环节的可能性。
几秒钟后,他睁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
“秦总指挥,如果我们启动国内所有相关的实验室和生产线,暂停其他所有次要项目,将全部产能和专家都集中到YBCO高纯度粉末的攻关和生产上……”
他深吸一口气,报出了一个数字。
“最快,也需要七十天。这七十天,意味着我们要烧掉至少三十亿的研发和生产费用,并且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九十。”
三十亿,七十天,换百分之九十的成功率。
这在任何商业项目里,都是一笔无法接受的疯狂赌博。
但秦奋听完,没有任何犹豫。
“钱,我来解决。从现在开始,我给你最高权限,需要什么人,什么设备,直接报给陈部长,国家会为你扫平一切障碍。”
他看向王建国,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不要含糊的概率,我要一个确定的结果。70天后,我要在仓库里,看到我们自己生产的,纯度不低于99.99%的YBCO粉末。”
“是!保证完成任务!”王建国挺直了胸膛,立下了军令状。
一场源于东瀛海港的危机,就这样被“长城工程”庞大的内部系统,用一种不计成本的方式强行化解。
然而,秦奋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当他们开始行动,试图在这片戈壁上筑起决定未来的“长城”时,无数双来自旧日王权的眼睛,已经悄然注视着这里。
……
与此同时。
米国,弗吉尼亚州,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总部。
深夜的分析中心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服务器散热风扇混合的味道。
大卫·米勒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信号分析员,他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从全球卫星传回的海量数据中,寻找那些“不和谐”的音符。
今晚,他像往常一样,在对一组来自亚洲大陆的微震动监测数据进行例行分析。
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眉头紧锁。
他将坐标锁定在华国西北部,那片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漠深处。
“奇怪……”他喃喃自语。
在他的屏幕上,一条数据曲线呈现出一种微弱但极有规律的波动。这不是地震。地震的P波和S波有其独特的形态,能量释放是瞬时的,然后逐渐衰减。这也不是矿山爆破,爆破的信号同样是短暂而剧烈的。
眼前的这个信号,频率很高,振幅很低,最关键的是,它在持续。
“像是……无数台高精度的机器在同时运转。”
大卫调出了过去三个月的历史数据。他发现,这个信号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从大约两个月前开始,从无到有,然后强度在缓慢而稳定地增加。
他立刻将这个异常标记为高级别,并敲响了上司,部门主管约翰逊的办公室门。
“约翰逊先生,你最好来看看这个。”
约翰逊是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他接过大卫递来的数据报告,看了一眼坐标,随即脸色凝重起来。
“这个区域,我们标记为‘死寂区’,方圆三百公里内没有任何已知的城市、军事基地或大型工业设施。华国人在这里搞什么?”约翰逊问道。
“我不知道,”大卫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但这种信号特征,我只在两个地方见过。一个是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地下隧道施工时,另一个是在我们内华达州建设‘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的深地质挖掘工程中。”
约翰逊的瞳孔猛地一缩。
“你的意思是……大规模、高精度的地下工程?”
“是的,先生。”大卫肯定地回答,“而且从信号强度的稳定增长来看,他们的施工规模和投入的设备,每一天都在增加。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
约翰逊沉默了。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指点在了那个位于戈壁深处的红点上。那里什么都没有,但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意味着什么都有可能。
“将此区域的监控等级提升至‘A-1’级,授权动用‘锁眼’(KeyHole)系列卫星进行全时段、多光谱成像。我要知道,那片沙子
……
华尔街,曼哈顿中城,天顶资本。
作为全球最顶级的对冲基金之一,天顶资本的强大,不仅在于其雄厚的资金,更在于它那套名为“赫尔墨斯”的全球信息监测系统。
这套系统由人工智能驱动,7x24小时不间断地抓取和分析着全球公开市场的一切数据,从商业财报、专利申请,到高级人才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