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再看一份东西。”
报告的第一页,标题是《全球顶尖工业品性能迭代与半导体算力关联性分析》。
“我们看第一个例子,航空发动机。这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决定它性能的,除了材料和设计,还有一个核心中的核心——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屏幕上出现了罗罗公司和通用电气最新一代发动机的F-ADEC系统结构图,其中最核心的处理器芯片被高亮标出。
“发动机的推力,油耗,稳定性,每一次性能的巨大飞跃,背后都是FADEC系统控制律的升级。而更复杂的控制律,就需要更强大的芯片来运算。我们再看下一个。”
画面切换。
这一次,是西门子和飞利浦最新款的医用核磁共振设备。
“医疗领域的精密仪器,同样如此。更清晰的成像,更快的扫描速度,更精准的诊断算法,最终都归结于背后图像处理芯片算力的提升。没有更强的芯片,再精密的探头,也无法发挥全部潜力。”
画面再次切换。
通信基站,自动驾驶,深海探测器……
一个个处于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尖的产品,被秦奋逐一剖析。
而每一次剖析,最终的结论都如出一辙,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源头——其性能的迭代,最终都归结于背后核心芯片算力的提升。
报告的最后一页,是一张总结性的图表。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工业品性能。
图上有十几条不同颜色的曲线,代表着航空,医疗,制造等不同领域。这些曲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趋势。
而在这些曲线的下方,有一条作为基础的,同样是阶梯式上升的灰色曲线。
这条灰色曲线的标注是——摩尔定律。
这一刻,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份报告所展现出的宏大视角和深刻洞察力给震撼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
他们之前以为,红星集团的使命,是把“昆仑”机床这条线,做到世界第一。
但现在他们才发现,秦奋要做的,是去掌控那条决定了所有曲线走向的基础--灰色曲线。
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具,谁就能定义芯片的极限。
而谁能定义芯片的极限,谁就掌握了定义所有高端工业品下一代标准的能力。
这已经不是跨界,不是转型。
这是从技术的顶端,向技术的源头,发起的一次终极进军。
周毅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他靠在椅背上,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看着秦奋的投影,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敬畏,有激动,还有一丝作为技术人员被点燃的狂热。
“我明白了,秦董。”李工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这位一辈子和钢铁齿轮打交道的老工程师,站了起来,对着秦奋的投影,郑重地鞠了一躬。
“您说得对。这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跨界。这是我们红星集团,要想真正站在世界之巅,逻辑上的必然,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老李我这把骨头,还能动。这个项目,算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周毅紧跟着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光芒,“与其等着被别人卡死,不如我们自己杀出一条路来!”
“算我一个!”
“还有我!”
会议室里,所有的技术专家都站了起来。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不安,在秦奋这番从技术根源出发的透彻分析下,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挑战欲。
看着屏幕中群情激昂的技术骨干们,秦奋平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知道,红星集团最坚硬的技术内核,已经被成功点燃。
“很好。”
秦奋的声音再次响起,让亢奋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于他。
“既然大家统一了思想,那我们就谈谈第一步该怎么走。”
“我的要求很简单。”秦奋的目光变得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台矗立在无尘室中的庞然大物。
“三天之内,我要一份关于阿斯麦(ASML)最新型号EUV光刻机的完整技术拆解报告。从光源系统,到物镜系统,再到工件台,把我们现在已知的技术点,和完全未知的技术壁垒,给我分门别类,清清楚楚地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