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源头:飞利浦(荷国)。】
【核心工艺与整合供应商:阿斯麦(荷国)——绝密。】
看到最后的标注,秦奋的瞳孔微微一缩。
绝密。
和光源、物镜不同,工件台的核心技术并非来自于某个被收购的独立供应商,而是源自阿斯麦的母体——飞利浦实验室,并由阿斯麦自己经过几十年的迭代,形成了外界无法窥探的核心工艺秘密。
这是他们自己的看家本领,是绝不出售、绝不外泄的命脉。
光源,物镜,工件台。
能量的心脏,机器的眼睛,运动的灵魂。
米国,德意志,荷国。
Cyr,蔡司,阿斯麦。
三座大山,三道天堑。
它们共同构成了EUV光刻机的核心三角,也是横亘在华国芯片产业面前,最难以逾越的障碍。
现在,秦奋终于看清了敌人的全貌。
敌人不再是那十万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零件,而是这三个清晰无比、壁垒森严的核心堡垒。
任何试图绕开这三个堡垒,通过“弯道超车”或者寻找“替代方案”的想法,都不过是自欺欺人。
战斗的路径,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
就是要正面攻坚。一座山一座山地啃,一道坎一道坎地过。
秦奋缓缓退出了系统。
他走到打印机前,放上了一张新的白纸。
这一次,他没有打印图表,只打了一页文字。
标题是:【EUV光刻机三大核心技术壁垒】
一、光源系统:核心技术由米国Cyr公司垄断。
二、物镜系统:核心技术由德意志蔡司公司垄断。
三、超精密工件台:核心技术为荷国阿斯麦公司绝密工艺。
每一个“垄断”和“绝密”,他都加粗了字体。
他将这张纸,放在了那份几十页的“拆解报告”的最上面。如果说那份厚厚的报告是详细的战场勘测图,那么这张纸,就是标定了主攻方向的作战命令。
秦奋将两份文件一起装回那个牛皮纸信封,用胶水仔细封好。
他没有用内部的通讯系统,而是拿起了办公桌上的普通电话,拨了一个内线号码。
“小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不到一分钟,一个三十岁左右,戴着黑框眼镜、显得十分精干的年轻人敲门走了进来。
他是秦奋的首席秘书,李航。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
“秦董。”李航站得笔直。
秦奋将那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递给他。
“小李,”秦奋的语气很平静,但李航却从中听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分量,“这份东西,今晚之前,必须亲手交到京城工业部陈部长的手里。”
李航接过信封,感觉有些沉。他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普通的文件。
“走专机渠道吗?”他问道。
“用最快、最安全的方式。”秦奋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记住,除了陈部长本人,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能留任何副本,更不能经过任何非保密渠道的扫描。你能做到吗?”
李航的心猛地一跳,他从未见过秦奋如此严肃。他用力点头:“明白,秦董。我亲自去送。”
“去吧。”秦奋挥了挥手。
李航拿着信封,转身快步离开,他知道,他手里拿着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份报告。
办公室的门再次关上。
秦奋走到落地窗前,看着外面华灯初上的沪市夜景。
电话已经打过了,报告也送出去了。
箭已上弦。
接下来,就是等待京城的回应。而他知道,这份报告必然会得到他想要的回应。
因为,它揭示的不仅仅是差距,更是战争的性质。
这不是一场可以投机取巧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国运之战。
秦奋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夜空,望向了遥远的北方。
光源,物镜,工件台……
他在心里默念着这三个词。
战争,从现在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