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4章 朝议(1/2)

次日的紫禁城笼罩在晨曦微光之中,金銮殿上,百官肃立,鸦雀无声。

朱朝溪端坐龙椅,面色沉静,目光扫过阶下群臣,缓缓开口道:

“今日可有本奏?”

话音未落,只见都察院御史张二河手持玉笏,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朝溪微微颔首:“讲。”

“臣要参吏部右侍郎李如桢,治家不严,纵子行凶!”张二河声音清朗,字字铿锵,“其第九子李九郎,虽远放幽州,却仍仗父之名,行事猖狂,欺压良民,以致酿出人命惨案,民怨沸腾!李侍郎虽素有清名,然教子无方,纵容亲子为祸地方,岂非失察失职之过?臣恳请陛下明察,以正朝纲,以安民心!”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许多官员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瞟向站在前列、面色瞬间变得苍白的李如桢。

李如桢急忙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急声道:“陛下!臣冤枉!臣那逆子早已被臣逐出家门,断绝父子之情,其幽州所为,臣远在京师,实在不知详情啊!张御史此言,实乃欲加之罪!”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额角渗出细汗。

“不知情?”次辅范景文冷哼一声,出列道,“李侍郎,父子血缘,岂是一纸文书便可断绝?纵是逐出,旁人又岂会不视其为李府子弟?其仗势之行,根源岂非仍在你这‘侍郎之父’?一句‘不知情’,便可推脱所有干系吗?”

“范次辅此言差矣!”首辅温体仁缓缓开口,他声音平和,“李侍郎家风素来严谨,朝野共知。其子不肖,乃个人之过,焉能以此全盘否定李侍郎为人、为官?更何况,幽州之事,尚无定论,岂可仅凭风闻奏事,便轻易问责一部侍郎?此举恐寒了百官之心。”

“温首辅,”孙承宗阁老沉声道,“非是风闻。老夫亦有所耳,幽州确有一桩骇人惨案,涉及官宦子弟与幼童人命。无论是否李侍郎之子,既涉及朝廷命官亲眷,便应彻查。若李侍郎果真不知情,更应主动请查,以证清白,而非急于辩解。”

“孙阁老所言极是。”范景文立即附和,“正应彻查!”

“查自然要查,”温体仁淡淡道,“然则朝廷自有法度,应交由有司按律勘查审理,而非在这大殿之上,空言驳斥,动摇大臣之位。”

眼看几位阁老、重臣意见相左,殿内气氛一时有些凝滞。官员们屏息静气,无人再轻易发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伫立,仿佛泥雕木塑般的铁胆神侯朱无视,忽然轻咳一声。

这一声轻咳虽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见他缓步出列,先是对御座上的皇帝微微一躬,继而转向众人,声音平稳无波:

“陛下,诸位同僚。李侍郎家教之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争论,徒耗光阴。本王倒是觉得,此事关键,不在李侍郎知不知情,而在于那李九郎究竟做了何事,又该如何处置。”

他目光转向黄道周和范景文:“黄侍郎、范次辅忧国忧民,其心可嘉。但弹劾大臣,需有实据。幽州之事,可有苦主?可有状纸?可经地方官府审理定案?”

接着,朱无视又看向李如桢和温体仁:“李侍郎一句‘不知情’确难服众。温首辅欲保大臣体面,亦是常情。然则,子不教,父之过。纵然不知详情,疏于管教、约束不力之责,李侍郎恐怕也难辞其咎。”

朱无视一番话,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将焦点从“李如桢是否该负责”转移到了“李九郎具体罪行”和“如何处置”上,暂时缓解了双方的直接对立,也将难题抛回给了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