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74章 多系统协同演练(1/2)

卷首语

多系统协同是复杂对抗场景的核心战斗力,从单一军种的独立演练,到电子对抗与工程兵的跨军种合练,每一次协同升级都围绕“时序同步、设备兼容、效果联动”展开。干扰机的开机时序校准、伪装目标的激活响应、电磁环境下的设备适配,三者的协同精度直接决定伪装与反制的整体效果。那些以姓氏为记的技术员,用时序控制的优化、抗干扰模块的研发、合练流程的梳理,在跨军种协作中打通“指令-执行-反馈”的闭环,为多系统协同演练奠定了“精准同步、兼容稳定”的实践框架。

1970年代初,多系统演练仍以“单一军种独立开展”为主——电子对抗部队单独进行干扰机开机测试,工程兵单独演练伪装目标激活,两者缺乏协同衔接,常出现“干扰与伪装不同步”的问题。负责协同评估的王技术员,在某次演练复盘时发现:电子对抗部队按计划开机干扰(卫星过顶前2分钟),但工程兵的热信号发生器因未收到同步指令,延迟5分钟激活,导致卫星侦察窗口期内,假目标无热信号伪装,干扰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次演练中,干扰机开机产生的强电磁信号,导致工程兵的红外诱饵弹遥控指令失效,无法按时触发。

王技术员与电子对抗部队的张参谋、工程兵的李工程师共同分析问题根源:一是“协同机制缺失”,双方无统一的演练指挥体系,开机与激活的时序仅靠口头约定,无精准校准;二是“设备兼容性未考量”,干扰机的电磁信号未进行兼容性测试,直接影响伪装设备的控制信号(如遥控指令、数据传输);三是“应急预案空白”,当电磁干扰导致伪装设备故障时,工程兵无快速替代方案,只能中断演练。

三人提出“跨军种协同合练”的初步设想:建立“电子对抗-工程兵”联合指挥组,统一制定演练时序表;提前测试干扰信号与伪装设备的兼容性,对不兼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设计“时序校准+应急备份”双保障机制。为验证设想,他们组织小规模合练:电子对抗部队用1台干扰机,工程兵用2台热信号发生器,通过对讲机同步指令,将开机与激活的时间差从5分钟缩短至1分钟;同时,为诱饵弹加装有线控制备份,避免电磁干扰导致失控。

试点虽有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对讲机同步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中断10秒),时间差仍有波动;兼容性测试仅覆盖单一型号干扰机,未考虑多型号干扰机同时开机的复杂电磁环境。这次早期实践,让团队明确跨军种合练的关键在于“统一时序管控、全设备兼容性测试、多预案备份”,也为后续大规模合练积累了基础经验。

1973年,团队正式搭建“跨军种协同合练框架”,核心是明确电子对抗部队与工程兵的职责边界、协同节点与技术标准,解决“谁来指挥、何时行动、如何配合”的核心问题。联合指挥组由王技术员(负责技术协调)、张参谋(电子对抗指挥)、李工程师(工程兵指挥)组成,共同制定《协同合练基本规则》。

职责划分上,电子对抗部队负责:提前测算干扰机的最佳开机时序(根据卫星过顶时间表,通常为过顶前1-3分钟)、设定干扰频率(匹配卫星侦察波段)、监测干扰信号强度与覆盖范围;工程兵负责:按时序激活热信号发生器(过顶前1分钟达到稳定热梯度)、触发红外诱饵弹(过顶前30秒)、检查伪装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温度参数、信号连接)。双方需在演练前24小时,提交各自设备的参数清单(如干扰机功率、伪装设备控制频率),由王技术员审核兼容性。

协同节点设定为“三级时序校准”:一级校准(演练前1小时),双方用高精度计时器(误差±0.1秒)统一时间基准;二级校准(过顶前10分钟),电子对抗部队预热干扰机,工程兵启动伪装设备待机,通过有线通信确认设备就绪;三级校准(过顶前1分钟),联合指挥组下达“干扰开机-伪装激活”同步指令,双方同时执行操作。

在一次框架验证合练中,电子对抗部队的干扰机(型号J-101)按时序开机(过顶前2分钟),工程兵的2台热信号发生器(型号R-202)同步激活(过顶前1分钟),时间差控制在0.5秒内;干扰信号未对伪装设备的有线控制指令产生影响,诱饵弹按计划触发(过顶前30秒)。演练后评估显示,假目标的热信号伪装与干扰效果叠加,对卫星侦察的欺骗成功率较独立演练提升40%,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

1974年,团队聚焦“干扰机与伪装设备的兼容性测试”——此前合练仅覆盖单一型号干扰机与少量伪装设备,当多台不同型号干扰机(如J-101、J-102)同时开机时,产生的复杂电磁环境(多频率叠加、信号强度不均),仍可能导致伪装设备失控。负责兼容性测试的赵技术员,牵头组建专项测试组,覆盖电子对抗部队的3种主流干扰机、工程兵的4类伪装设备(热信号发生器、红外诱饵弹、假目标模型、电缆伪装装置)。

赵技术员设计“梯度电磁环境测试法”:从低强度(干扰信号强度30dbμV\/)到高强度(80dbμV\/),分5个梯度模拟干扰环境,测试每种梯度下,伪装设备的控制信号(遥控指令、数据传输)是否正常:热信号发生器的温度调节指令是否精准(误差≤2c)、红外诱饵弹的触发响应是否及时(≤1秒)、假目标模型的姿态调整是否顺畅。

测试发现两类兼容性问题:一是“频率冲突”,干扰机J-102的工作频率(1.2Ghz)与热信号发生器的遥控频率(1.1-1.3Ghz)重叠,导致高强度干扰下,发生器的温度调节指令误码率达20%(正常应≤5%);二是“信号压制”,干扰机J-101的高强度信号(80dbμV\/),导致红外诱饵弹的有线控制信号衰减30%,触发延迟从0.5秒增至3秒。

针对频率冲突,赵技术员为热信号发生器的遥控模块加装“频率滤波芯片”,将接收频率锁定在1.15Ghz(避开J-102的1.2Ghz干扰峰值);针对信号压制,优化诱饵弹的有线控制线缆,采用屏蔽层加厚的特种电缆(衰减率从30%降至5%)。二次测试中,所有伪装设备在80dbμV\/的高强度干扰下,指令误码率≤3%,触发延迟≤0.8秒,兼容性问题显着改善。

1975年,团队启动“时序同步精度提升”专项攻关——此前合练中,干扰机开机与伪装激活的时间差虽控制在1分钟内,但卫星侦察的成像窗口期仅3-5分钟,即使0.5秒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假目标热信号未稳定时,卫星已完成成像。负责时序优化的孙技术员,引入“数字化时序控制系统”,替代传统的对讲机与计时器同步。

该系统由“中央控制器+终端模块”组成:中央控制器部署在联合指挥组,内置卫星过顶时间校准算法(误差±0.01秒);电子对抗部队的每台干扰机、工程兵的每台伪装设备,均安装终端模块,通过有线通信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接收同步指令。系统可预设“时序任务清单”,如“过顶前2分钟:干扰机J-101开机→过顶前1分30秒:干扰机J-102开机→过顶前1分钟:热信号发生器激活→过顶前30秒:红外诱饵弹触发”,指令触发精度达±0.05秒。

孙技术员在合练中测试系统性能:中央控制器按清单自动下达指令,10台干扰机(含J-101、J-102型号)依次开机,时间差≤0.03秒;20台热信号发生器同步激活,温度在1分钟内达到稳定值(偏差≤1c);15枚红外诱饵弹在30秒时精准触发,无1枚延迟。对比传统方式(时间差0.5秒),数字化系统将同步精度提升10倍,完全覆盖卫星成像窗口期的需求。

同时,系统还具备“实时监测”功能:终端模块可反馈设备状态(如干扰机是否开机、发生器温度是否达标),中央控制器实时显示“时序执行进度条”,若某台设备未按指令行动(如1台发生器未激活),系统立即报警,并自动启动备用设备(工程兵预留5台备用发生器),避免因单设备故障影响整体协同。

1976年,团队组织“大规模跨军种协同合练”,投入电子对抗部队的15台干扰机(3种型号)、工程兵的32台热信号发生器、20枚红外诱饵弹、10组假目标模型,模拟“多卫星过顶+复杂电磁环境”的实战场景,全面验证协同体系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联合指挥组提前1周制定《大规模合练方案》,明确演练流程、应急分工与评估指标。

合练流程分为“准备-执行-复盘”三阶段:准备阶段(3天),电子对抗部队完成干扰机部署与频率调试,工程兵完成伪装设备安装与兼容性测试,联合指挥组通过数字化时序系统校准所有设备时间,预设3次卫星过顶的时序任务清单(分别为上午9:00、中午12:30、下午3:15);执行阶段,按清单自动执行:干扰机分批次开机(覆盖卫星可见光与红外波段),热信号发生器分区域激活(反应堆芯区、冷却管道区同步升温),诱饵弹按过顶时段触发(每次触发5枚,模拟不同区域突发热事件);全程由王技术员团队记录关键数据(同步时间差、设备故障率、干扰覆盖范围)。

合练中出现1次小故障:中午12:30过顶前1分钟,1台J-102干扰机因电磁兼容问题(与附近发电机信号冲突)未按时开机,系统立即报警,张参谋启动备用干扰机(10秒内开机),工程兵的伪装设备未受影响,仍按时序激活;最终,3次过顶演练的同步时间差均≤0.1秒,设备故障率仅2%(2台发生器温度偏差超3c,已现场调整),干扰覆盖范围完全覆盖假目标区域(98%区域信号强度达标)。

复盘阶段,联合指挥组分析数据发现:多型号干扰机同时开机时,边缘区域的电磁信号强度略低(75dbμV\/,目标80dbμV\/),导致1台诱饵弹触发延迟0.2秒;后续优化方案为:在边缘区域增设2台低功率干扰机(型号J-103),增强信号覆盖,确保全区域兼容性。

1977年,团队针对“复杂地形下的协同优化”展开专项合练——此前合练均在平坦区域进行,而实际作战中,假目标可能部署在山地、沟壑等复杂地形,电磁信号易受地形遮挡衰减,伪装设备的激活时序与控制信号可能出现偏差。李工程师牵头选择某山地训练场(模拟核设施周边地形),组织第二次大规模合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