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陶大力急症事件后,徐景行与师父慧圆禅师,便彻底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空谈金毒也就是铅毒的危害,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为陶窑村寻找一条全新且健康的生存之道上。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师徒二人几乎踏遍了陶窑村周边的山岭河谷,为他们寻找能替换的新陶土,他们凭借着修行之人对地气物性的敏锐感知,去寻找颜色、质地可能适合制陶且无毒矿物掺杂的新型粘土源。
经历过无数次的挖掘、测试、失败,最终,还是让他们找到了一品质不错富含铁质且烧制后呈暖褐色的粘土矿,当然,让村民们甘愿放弃含铅的玉浆釉才是重中之重。
徐景行用自己历经任务世界积攒的学识,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进行调配,甚至反复试验烧制温度与效果,然而这个过程,注定是极其繁琐轻易不能成功的,毕竟徐景行不曾做过这一行,尝试到最后,失败品堆积如山。
不得已,徐景行动用了一些微末术法,来辅助稳定釉料成分提升其光泽度,此举极为耗神,非为他有意在慧圆禅师面前炫技,他只不过是想让试验尽快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后用在陶窑村,早点助村民们脱离苦海。
他毕竟是任务者,见多识广,不过是借鉴了村里一些烧陶窑口的经验,便能对窑炉结构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能更稳定地达到新釉料所需的烧成温度。
当然,在此期间,他也没忘了他们师徒二人是以医者为名留在的陶窑村,因此,他们一直没停下免费为病情严重的几户村民们进行诊治的行为,帮大多数村民缓解了身上痛苦后,他们也逐渐赢得了绝大部分村民们的信任。
见时机已成熟,徐景行挑了村里几位较为开明且病情已严重影响劳作的壮劳力,邀请他们参与新陶土的挖掘和新釉料的试验,让他们亲眼看到甚至亲手触摸到烧陶的另一种可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徐景行旁观辅助下,这些村民,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烧制出一批采用新粘土、新釉料制成的陶器,这些陶器,虽不如原来含铅陶器那般白皙炫亮,却呈现出一种古朴温润、沉稳雅致的褐红色泽,类似紫砂壶,很有独特的韵味。
当第一批成功的陶器出窑时,围观的村民发出了惊叹声,虽然仍有保守者扫兴的撇嘴摇头,但那些参与了试验的村民们却兴奋不已。
他们将刻画了简朴儒雅花纹的新型陶器带到附近上的集市去试卖,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因为这种独特风格的陶器直接吸引了不少追求新奇的文人雅士和商户们的青睐,虽然单价略低于原来的高端白陶,但因其烧制过程相似但制作安全的缘故,综合算下来,利润反而不比白陶差,毕竟村民们日常抓药缓解身上病痛,也是要花用银钱的。
随着新陶工艺的逐步推广和收入的稳定,有越来越多的陶窑村村民主动开始尝试减少甚至放弃使用有毒的白陶土和铅釉,村里也在徐景行的帮助下,开挖了新的水井,吃用直接远离污染区。
虽然改变才刚刚开始,变化极其缓慢却十分真实,一些症状较轻的村民尤其还年幼恢复力极其强大的孩子们,在脱离毒源加以徐景行他们师徒二人的调理后,腹痛、乏力的症状能明显看到减轻,脸色也渐渐恢复了些许红润的同时也变得有活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