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7章(2/2)

两人虽说此前有些纠葛和羁绊,但在皇廷之上,该有的礼数还是必须得要有的。

过了好一会儿,赵珩之的嗓音,仿佛从云端之上漂泊下来。

温廷安听见他说:“温卿可还记得,此前崇国公府是因为什么罪咎,而落了个满门抄封的境地?”

历经赵珩之这般一提点,温廷安便是记起来了。

想当初,温家之所以落了个满门抄封的局面,便是因为,温善晋与吕氏将大晋的太子,收留在了府邸里,隐姓埋名,任其卧薪尝胆。

这种事,最是为帝王所忌惮。

当是时,温善晋便是先发制人,给温廷安说,让她主动抄封崇国公府,算是一出计功补过。

温廷舜被发配至边关了。

他是当年的榜眼,武科头筹,分配官秩的话,至少从五品起步,但那一年,他被迫离京,发配边疆。

朝中诸多百官宰执,尤其是一些惜才的阁老,纷纷替他叹惋。

思绪逐渐回拢,温廷安蓦觉这一桩事体,格外久远,哪怕它虽然只过去了一年。

温廷安道:“圣上是想要等到温廷舜班师回朝,唯有正了他的名声,温家的伸冤昭雪,才能名正言顺,是也不是?”

赵珩之点了点首,澹泊地嗯了一声。

了解了帝王的所思所想,温廷安也就安了心,暂且舒下了一口气。

膳毕,温廷安本是要告退的,赵珩之道:“陪朕去东宫听政。”

听政的本质是,听一些朝官述职,并为赵珩之批阅一些繁冗的奏折。

搁放在前世,就像是陪大领导开会,以及代为签署合同文件。

温廷安也没推拒,与帝君,从乾清宫行至御书房的路上,借着宫道淋漓的灯火,她依稀看清了赵珩之的面容。

方才用膳时,没有仔细看,在目下的光景里,她能够看清楚男子面容上的惫色,乏意极是浓重。

许是觉察到了温廷安的注视,跟随在赵珩之左右的鱼公公,多了一嘴:“近来乃属多事之秋,北地闹了荒灾,这还不止,藩王谋反,西戎和大金率军犯禁,漠北战事频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局势算是民不聊生,诸多知府知县的折子和奏疏,暴雨一般的往里送,圣上已然连续数夜不曾合过眼了。”

赵珩之淡淡地咳了一声。

鱼公公旋即感受到了来自帝王的威严,登时噤声,不复言语。

温廷安听罢,面露一丝忧惘之色,转眸望向了赵珩之,赵珩之道:“今番有温卿替朕分忧,朕倒不会这般劳碌了。”

温廷安随着赵珩之去了御书房,陪诸位宰执议政论政。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当中,是赵珩之同诸位宰执议政。

温廷安则是研磨执笔,在为帝君书写奏折。

直至一位阁老说起了一桩事体。

是催促帝君赶紧册封妃子,充盈后宫,为大邺开枝散叶。

这个时候,温廷安正在徐缓地翻看奏折,听罢,稍稍地觳觫一滞,下意识朝着坐在上首处的男子凝睇了一眼。

赵珩之的神态一如既往的谦和澹泊,毓秀冷隽的面容上,没有很大的波澜,淡淡地将上一份折子批阅,迩后道:“温卿如何看待此事?”

温廷安没预料到,赵珩之竟是会猝然提及自己。

她能怎么看到此事?

她脑海空空,是一丝一毫的想法都没有的。

但东宫当中其他重臣宰执,目光如漫天剑雨一般,齐刷刷地聚焦而至,扎德温廷安如芒在背。

温廷安不得不被迫表态。

但她也不能妄自议论。

只能先了解大致的情况。

众臣皆是祈盼温廷安能够说服帝君,执政近一年,励精图治无可挑剔,但唯一让人戳脊梁的便是,帝君委实太清心寡欲了,不近女色。

诸多阁老和显贵,引荐了不少贵女,赵珩之虽以礼待之,但立场始终是客套而疏离的。

无数贵女心中倾慕之,但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皆是被赵珩之另外赐了婚。

获悉此情的温廷安:“……”

这种做法,确乎很契合赵珩之的风格。

温廷安轻咳了几声:“圣上心系家国社稷,怕是要等收复了大金和西戎,才能谈及策妃一事。”

这一席话可谓是说得滴水不漏。

重臣倒是被她说服了。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