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内急促地警示钟鼓声又响了起来。
京城百姓不解的抬起头,这一次又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没有人敢相信,八月一日登基的新皇帝在九月一日的五更离世。
钟声响起,群臣开始往宫里跑。
这一次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对宫里发生了什么心知肚明。
其实早在八月十日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了预感。
那一剂泻药彻底的摧毁了皇帝的生机。
没有泻药能让人一次拉肚子拉三四十次,也没有人能抗的住一夜拉肚子三四十次。
皇帝拉肚子拉的这么严重,就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中毒了。
中得什么毒太医院看不出,也不敢治,所以就拖着,一直拖到今日。
急促的钟鼓声一响,大家这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群臣齐至,瞬间就吵了起来,都认为皇帝死于进献的丹药红丸。
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给事中惠世扬等弹劾郑贵妃内侍太监崔文升、李可灼二人弑君。
应当千刀万剐。
吵了半天也没决定杀不杀这两人,反而是内阁急的不行。
方从哲征得了内阁群臣的同意,颁布了由他亲笔起草的遗诏。
滑稽的一幕出现了。
内阁首辅方从哲在遗诏里以皇帝的口吻夸奖李可灼。
他不但不认为献仙药的李可灼有罪,反而觉得他有功。
应该赏银五十两,诏赐银币!
(非杜撰,史书就是这么记载的!)
遗诏一出,群臣一看,几乎要打起来,脾气暴躁的左光斗脱去官袍准备打架了。
这个时候不死几个人是不行了,这不是闭着眼说瞎话么?
遗诏念完,群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这份遗诏一出,无形中更把方从哲与红丸案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在这一刻起,他和所有人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
有罪的人在他眼里有功,首辅要做什么,这件事里他扮演了什么角色?
内阁首辅方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清算要来了,东林党,楚党等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别吵了,太子不见了……”
一声怒喝把群臣吓得不行,这个要命的关头太子不见了,太子就在乾清宫,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不见了。
朱由校不是不见了,而是被人藏了起来。
乾清宫的寝宫内李贵妃,也就是当初的李选侍,宫里人称西李。
在得知皇帝驾崩的那一刻就把朱由校控制了,并藏了起来。
她也有个皇后梦。
朱由校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就死了,照顾皇子这个事情就落在她的身上。
本来她也要照顾五皇子朱由检的。
因为怀孕了,精力不足照顾五皇子的重任就落到了老实的东李身上了。
在朱常洛没成为皇帝之前她已经和郑贵妃交好。
这个蠢女人如今也有了想法,想趁太子年幼之机控制朱由校。
借此把持朝政大权。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她在前几日的时候就已经和郑贵妃勾搭上了。
她开了价码,她若是成为皇后……
她将奉郑贵妃为皇太后。
有了郑贵妃在宫里的人手,又有着养太子朱由校多年的情谊,和先皇的喜欢,她觉得郑贵妃没办成的事情他可以。
李选侍不傻,知道藏太子只能藏一时,藏不了一世。
她人很聪明。
她认为郑贵妃之所以在神宗死后没成为皇后是因为郑贵妃太傻,傻到去和皇帝谈条件。
真的要做皇后,得得到内阁的许诺。
所以,她的要求是大臣要承诺册封她为皇太后。
只要成了皇后,再以皇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垂帘听政岂不顺理成章。
她觉得大臣们一定会同意,不同意她就不交出太子。
她非常懂文人的,她知道,她只要呆在寝宫内,外臣断然不敢硬闯。
因为他们是文人,他们讲德行。
朱由校知道李选侍要做什么,他只是静静地看着。
既然要做个没用的皇帝,这个时候就不能有用,装傻就行。
李选侍只是限制自己不能出寝宫。
但她还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看着压抑着兴奋近乎有些癫狂的李选侍,朱由校低下头继续玩自己的木球鲁班锁,嘎嘣一声开了。
他拍着手开心的笑了起来。
望着近乎包浆的表面,他笑的更加的开心了。
他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他证明了还是有文人没说自己玩物丧志。
因为他也爱玩,而且还玩不通。
可笑着笑着,朱由校就愣住了,一张指甲大小的糯米纸从缝隙里露了出来。
细细一看上面画了小月牙。
再一看,好像一个笑脸。
朱由校笑的更加开心了,原来他解开了,应该是很早就解开了,不然这糯米纸是怎么进去的。
见太子又开始玩木头疙瘩,李选侍的心更踏实了。
眼角余光见李选侍离开,朱由校脸上的笑容没变,可杀机顿现。
打小被她欺负,娘亲王氏还是死于她之手。
这仇恨刻骨铭心,且不共戴天。
很少有人知道,西李虽然只是选侍,在当初却是太子朱常洛最喜欢的一个女人。
因为受宠,人就很骄横。
人一骄横,就目无尊卑。
这个李选侍根本就不把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放在眼里,趁着当时的太子不管后宫,私下里对王妃谩骂侮辱,乃至拳脚相加。
王才人的死,就是这西李一手造成的。
(ps: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