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章 上钩的鱼儿(2/2)

杜宇泽提出的新配方和工艺流程,比之前“天剑”的自适应合金还要复杂百倍。

那是一种被称为“三维正交编织碳化硅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东西,光是名字就足以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整个合成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纤维预制。需要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每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碳化硅纤维表面,镀上一层只有几纳米厚的、特殊成分的界面涂层。这层涂层,就是材料能够“呼吸”的关键,它能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微小的滑移来卸载能量。

第二步:三维编织。将镀好涂层的纤维,用特制的纺织机,编织成一个三维的、结构精密的纤维骨架。

第三步:化学气相渗透(CVI)。将编织好的纤维骨架,放入一个反应炉中,在高温高压下,通入特定的前驱体气体,让气体分子缓慢地渗透进纤维骨架的每一个缝隙中,并原位反应,生成陶瓷基体,最终将整个骨架填充成一块致密的实体。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无数的变量和挑战。

“第一次试验,开始!”

在陈博士和一众研究员期待的目光中,杜宇泽启动了程序。

结果,在第一步“纤维预制”时,就失败了。因为真空度的控制出现了微小的偏差,导致界面涂层厚度不均,所有纤维全部报废。

“第二次试验!”

这一次,涂层成功了,但在第二步“三维编织”时,一台机器的张力控制器出了问题,扯断了大量的纤维,整个骨架结构宣告失败。

“第三次试验……”

“第四次试验……”

……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昂贵的原材料和大量的工时付诸东流。实验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期待和兴奋,慢慢变得压抑和沉重。

研究员们看着杜宇泽的眼神,也从崇拜,渐渐变成了怀疑。

“陈博士,我们……我们真的要继续下去吗?”一个年轻的研究员私下里找到了陈博士,“这个工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每一步的容错率都是零,这在现实的工业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是啊,我们已经失败了三十多次了。烧掉的钱,都够买一辆主战坦克了。”

陈博士的心里,也充满了动摇。他看着那个依然在控制台前,双眼布满血丝,不眠不休地分析着失败数据的杜宇泽,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究竟是在追逐一个伟大的梦想,还是在一条偏执的死路上狂奔。

林振华也听到了风声。他亲自来到了实验室。

“宇泽,要不要……先缓一缓?”他看着形容枯槁的杜宇泽,满是心疼,“我们是不是太急了?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

“将军,我没事。”杜宇泽头也没抬,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一条数据曲线,“我快找到了。问题……就出在这里。”

他指着屏幕。那是在第三步“化学气相渗透”过程中,反应炉内部温度的一个微小波动。

这个波动,幅度只有零点几度,持续时间不到一秒,在任何常规的工业标准里,都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正常误差。

但对于这种需要原子级精密控制的合成工艺来说,这零点几度的温差,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它导致了陶瓷基体在微观层面产生了应力集中,最终在冷却后,形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裂纹。

“又是这个问题。”杜宇泽喃喃自语。

和上次合成自适应合金时一样,问题不在于理论,不在于配方,而在于这个世界,这些机器,还不够完美。

“系统,有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种设备精度不足的问题?”他在脑海里问。

【可以。消耗10000积分,可兑换一套‘高精度工业设备自适应校准模块’。该模块可以实时监控并预测设备的微小误差,通过动态调整工艺参数,实现超越设备物理极限的加工精度。】

一万积分。

杜宇泽看着自己仅剩的五万积分,咬了咬牙。

“兑换!”

【积分消耗完毕。当前余额:40000。模块已解锁。】

杜宇泽没有浪费一秒钟,立刻开始重写整个实验室所有核心设备的底层控制程序。

他将那个“自适应校准模块”的算法,植入到了每一台机器的核心。

这一次,他不是在修补,而是在进化。他在赋予这些冰冷的钢铁,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大脑”。

三天后。

当杜宇泽宣布,要进行第七十一次试验时,实验室里几乎没有人响应。

所有人都累了,也麻木了。

陈博士看着杜宇泽,叹了口气:“宇泽,再试最后一次。如果再失败,我们就……就放弃吧。这不是你的错。”

“这一次,不会失败了。”杜宇泽的语气,平静而自信。

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所有设备,再次运转起来。

这一次,所有人都发现,机器的运行状态,似乎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它们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加平顺。控制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也平滑得像一条直线,几乎没有任何波动。

整个合成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警报,没有任何异常。

两天后。

当CVI反应炉的炉门,缓缓打开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股热浪涌出,炉膛的中央,静静地躺着一块边长约半米的,灰黑色的方形瓦片。

它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丑陋。

“拿……拿去做测试。”陈博士的声音有些颤抖。

半个小时后,材料性能测试中心,传来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测试员拿着一份报告,像疯了一样冲进实验室。

“成功了!陈博士!杜工!成功了!”

他把报告递了过来。

上面只有几个简单的数据。

耐温测试:在三千五百度的等离子火焰灼烧下,五分钟,结构无变化。

热冲击测试:从三千度高温,瞬间投入零下两百度的液氮中,反复十次,无裂纹。

抗辐射测试:模拟14兆电子伏中子源,进行加速老化测试,材料结构稳定性……几乎没有衰减!

陈博士看着这份报告,双手剧烈地颤抖起来。他猛地回头,看向那个站在人群之外,只是安静地看着那块灰色瓦片的年轻人。

那一刻,他心中所有的怀疑、不解、动摇,全都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如看神明般的,深深的敬畏。

这个年轻人,他不是在狂奔。

他是在开创历史。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