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1章 做点小买卖(2/2)

"

朱元璋假装生气地骂道,但嘴角却带着笑意,显然并不是真的生气,更像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儿子的思念。

"算了,咱再辛苦干上个两年,等过些日子也当个甩手掌柜,把手头上的这些麻烦事啊,全都扔给咱大孙子去处理,让他也尝尝这操劳的滋味。

"

朱元璋像是在和蒋瓛说话,但又更像是在自言自语,声音忽高忽低。

他似乎在规划着未来的事情,语气中带着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

蒋瓛也没有接话,事实上这样的场面他早已经习惯了,朱元璋经常会出现这种自言自语的情况。

有时候会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他说上两句,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对外界浑然不觉。

他只需要做个安静的倾听者就好,不需要过多回应,只要静静地陪伴就足够了。

"要咱说,咱大孙子还真是有本事有能耐,就连老四那样精明的人也在他手里吃了亏,真是后生可畏啊。

"

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显然对孙子的表现很是满意,仿佛在夸耀一件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最近老二的变化也挺大的,也学会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也开始懂得为朝廷分忧了,倒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让咱操心个不停,惹是生非。长大了啊,都长大了啊......长大了好啊,人总是要长大的,总是要成熟起来的......

"

朱元璋感慨地说道,眼神中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为儿子们的成长感到高兴,仿佛一个老农看着自己辛勤培育的庄稼终于成熟了。

"蒋瓛。

"

朱元璋说着说着又喊到了蒋瓛的名字,打断了自己的思绪。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陛下,微臣在这里。

"

月光下,蒋瓛躬着身子,皎洁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他恭敬的神情。他随时准备回应皇帝的询问,不敢有丝毫怠慢,仿佛一个随时待命的士兵。

"老四那边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那五百万两银子都退回去了吗?有没有什么差池?

"

朱元璋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回到了政务上面。他一向对银钱事务特别关注,尤其是涉及这么大数额的银两。

"启禀陛下,燕王那边的钱都已经全部退还回去了,账目清清楚楚,只是那些商人看起来好像有些不满的情绪,私下里有些怨言。

"

蒋瓛如实汇报情况,不敢有任何隐瞒,他知道在朱元璋面前撒谎是极其危险的。

"不满?有不满也得给咱忍着!哼!谁让他们当初自己愿意掏钱的!

"

朱元璋冷冷地哼了一声,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对于商人这个群体,朱元璋依然没有太多的好感,人的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朱元璋可以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充实国库而暂时容忍商人,甚至对商人的态度有所缓和,但从内心深处来说,朱元璋仍然对商人抱有不太好的印象,认为他们唯利是图。

他的语气很是强硬,不容置疑,仿佛在宣示自己的绝对权威。

"老二那边呢?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

朱元璋微微转过头来看向蒋瓛,目光如炬。

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始终放心不下,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仿佛一个永远放不下心的老父亲。

"启禀陛下,秦王殿下最近在中兴侯府上喝了一整天的酒,与众人谈天说地,心情看起来非常不错,很是畅快。

"蒋瓛小心翼翼地回答,注意着措辞,既如实汇报又不敢说得太过直白,生怕触怒这位多疑的皇帝。

"哈哈哈哈。

"

朱元璋不由得大笑起来,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这倒是很符合老二那家伙的一贯性格,这小子嘴上说着要当什么贤王,要修身养性,可这贪杯的性子倒是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喜欢饮酒作乐,就这样的心性,还能当什么贤王?真是说大话不怕闪了舌头。

"

朱元璋笑着骂道,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宠溺。不过对于朱樉最近的变化,朱元璋的心里其实还是感到很高兴的,望子成龙是每个父亲的心愿,哪怕儿子已经快到中年,哪怕自己已经到了晚年。

当父亲的心里的那份期盼始终不会改变,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越来越好。他的笑声中包含着复杂的父爱,既有责备有关怀,仿佛在看待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皎洁明亮的月光静静地洒落在紫禁城内的宫道上,洒落在高高的宫墙上,给整个皇宫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外衣。

这景象美丽而宁静,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不忍打扰这份宁静。

宁静祥和的夜色下,昆虫的鸣叫声和青蛙的呱呱声时不时地打破夜的寂静,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仿佛白日的喧嚣从未存在过,只剩下这份难得的宁静。

......

一转眼几天时间就匆匆过去了,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让人来不及细细品味,仿佛昨天还在为某件事烦恼,今天就已经是另一番景象。

稷下学宫的一切相关事务,朱煐依旧是全部交给朱樉和朱允熥去处理和负责,自己很少过问。他似乎很放心把事务交给他们,对他们充满信任,仿佛在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件事就是完全由他们两个人来全权负责,从策划到执行,都不需要朱煐过多操心。他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

和之前的忐忑不安、缺乏信心不同,在经历了燕王府那件大事之后,朱樉和朱允熥的信心大大增加,干劲也更足了,尤其是朱樉,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们现在做事很有底气,不再畏首畏尾,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之前当朱煐提出要把稷下学宫交给朱樉去打理的时候,朱樉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和推脱,他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件事,会辜负朱煐的信任。那时的他缺乏自信,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么重要的工作。

可是现在,朱樉可以说是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他忙前忙后地张罗着要让自己的贤明名声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才能。他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散,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

大明的贤王,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影响力无处不在,这才是贤王应该有的风采和气度啊!朱樉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立志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贤王,仿佛这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

为了这个宏伟的目标,立志要成为未来大明第一贤王的朱樉不惜亲自出面,一家一户地上门去找那些勋贵人家,去找皇亲国戚,去找朝廷里的大小官员。

只要是家里有适龄小孩的,他全都一一登门拜访,不厌其烦地游说,为的就是提高稷下学宫的学生来源质量,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不辞辛劳,仿佛不知疲倦为何物。

按照他的说法和设想,他这是在布一个很大的局,一个关乎未来的大局!他有着长远的规划,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仿佛一个高明的棋手在布局。

这是要让天下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和门生,要让稷下学宫这个名字,变成伟大和优秀的代名词,流芳百世!他的抱负很是远大,希望能够青史留名,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

朱煐直接选择了放手和信任,将稷下学宫的所有事务全都丢给朱樉去处理和管理,自己则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乐得清闲。他似乎对权力并不迷恋,更愿意把机会留给别人,仿佛在刻意培养接班人。

当然,他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完全置身事外。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在暗中筹划着更重要的事情,仿佛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导演。

他的心里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任务和使命是什么,一直在暗暗筹划。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仿佛一个耐心的猎人等待猎物出现。

作为一名拥有丰富穿越经验的穿越者,朱煐始终牢记着自己来到大明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他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迷惑,仿佛在不断地自我警示。

穿越大明是为了完成那个

"为了家国天下而被君主杀死

"的天命任务。

这个目标一直指引着他的行动,决定着他的每一个选择。

虽然穿越之后朱元璋的脾气和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的脾气有很大的不同,朱元璋的脾气好得有些出人意料,不管他怎么做,朱元璋都不发脾气,让他难以实现求死的目的,甚至为此朱煐都已经开始准备起了后路,谋划着未来的安排。

他在寻找其他的可能性,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元璋身上,仿佛一个备有多套方案的谋士。

他把希望寄托在朱元璋去世之后,后面登基的朱允炆和朱棣身上,打算想办法成功与这两个人交恶,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杀心,以便于未来的操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他在为长远做打算,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仿佛一个在下一盘大棋的棋手。

眼下朱元璋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在位的时间也没有几年了,朱煐的这些操作也算是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他考虑得很周全,不留任何漏洞,仿佛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做风险投资。

不过这提前做好准备是一方面,可朱元璋这边,总归还是现在在位的皇帝,手握生杀大权,朱煐可不打算就这么白白浪费掉这几年的宝贵时间,什么都不做。他想要抓紧时间行动,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仿佛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运动员。

虽然朱元璋的表现相当反常,虽然朱元璋的脾气好得吓人,与史书记载大相径庭,可朱煐还是决定要尽力试一试,说不定就能成功呢。他不想放弃任何机会,哪怕希望渺茫也要尝试,仿佛一个不甘心的赌徒。

而他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也是之前就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复杂的。他的计划很直接,不需要太多弯弯绕绕,仿佛一个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

他打算做点小生意,搞点小经营,然后从这些生意中弄点小小的油水,中饱私囊。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引起朱元璋的注意,仿佛在故意挑衅这位皇帝。

要说朱元璋最讨厌什么,那很多人都能回答出来,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无疑是排在朱元璋最讨厌的行为中的前面几位,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朱煐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选择从这个方面入手,仿佛在故意触碰朱元璋的逆鳞。

朱煐现在想走的就是这条路,他不仅要贪,还要大贪特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这样才能引起朱元璋的震怒。

他在故意挑战朱元璋的底线,试探他的忍耐限度,仿佛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

稷下学宫筹集到了四百多万两银子,这确实是一笔很大的钱了,毕竟大明一年的税收折算成银子也就大概两千万两左右而已,四百六十三万两已经接近大明税收的四分之一了,堪称巨款!

这笔钱数目惊人,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仿佛一座金山摆在面前。

可是朱煐却仍然没有把这些钱放在眼里,觉得还不够分量。他的胃口很大,不满足于这么一点小钱,仿佛一个永远填不饱的饕餮。

既然要贪,那就得贪一波大的!要贪就贪个惊天动地!区区四百多万两银子,能让朱元璋把自己置于死地吗?

能让这个看似脾气很好的老皇帝勃然大怒吗?他在心里盘算着,权衡着利弊,仿佛一个精于计算的商人。

那恐怕有点困难,不太可能。朱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觉得还需要更大的动作才能达到目的,仿佛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改革者。

朱煐的心里自有他的打算和计划,他正在一步步地实施。他有着自己的节奏,不急于一时,但也绝不拖延,仿佛一个按部就班的工匠。

.....

这之后几天的时间里,朱樉和朱允熥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日夜操劳。他们为了稷下学宫的事情付出了很多心血,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进去,仿佛两个不知疲倦的工人。

稷下学宫的开设和运营真正进入了正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了燕王府学宫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后,稷下学宫的发展速度一下子就提了上来,发展得很快很顺利。

眼下形势一片大好,前景十分光明,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朱樉又把朱棡拉来帮忙出主意,提供建议,而朱允熥也请来了蓝玉作为外援,借助他的经验和人脉。

他们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力求把学宫办得更好,仿佛在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

就连方孝孺和张平也都跑去凑热闹了,积极参与其中。大家都被这个项目所吸引,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魅力所吸引。

这样一来,朱煐的身边就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人来人往,喧闹不堪。他终于有了独处的空间,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计划,仿佛一个终于得到清静的隐士。

而他也是乐得享受这份难得的清静,默默地去找了胡老三,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开始行动了,不再犹豫不决,仿佛一个终于下定决心的战士。

朱煐重新提起了之前说过的事情,再次说起了要做点小生意,让胡老三入股的事宜,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他在一步步推进自己的计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仿佛一个精心编织网络的蜘蛛。

事实上这些日子虽然胡老三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各方面的麻烦事不少,但朱煐交代的事情他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不敢忘记,他一直在私下里努力拉投资,四处游说,想要聚集大家的力量一起筹措出一些银两,去入股朱煐口中提到的那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他在暗中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为接下来的行动打下了基础,仿佛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在默默耕耘。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