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8章 蒋瓛的发现(1/2)

虽然银子确实不算少,堆在眼前白花花的一大片,亮闪闪的银光刺得人眼睛都有些发花,那银灿灿的光芒在灯下跳跃着,像无数细碎的星星落在了地上,又像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在轻轻晃动,更像是无数个小小的、亮晶晶的精灵在欢快地舞蹈。

它们相互碰撞,发出细微清脆的声响,那声音虽轻,却一下下敲在人心上。

光是这么看着就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心神摇曳,视线都被那一片银白给占满了,目光所及之处全是银子反射出来的耀眼亮光。

那光芒如此强烈,如此密集,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那银光闪烁的样子仿佛活过来了一般在眼前不断晃动,一层叠着一层,连绵不绝,此起彼伏,看得久了,连脑袋都有些发晕,感觉整个屋子都在跟着那光芒旋转,让人站立不稳,脚下发软,像是踩在棉花上。

银锭堆叠得很高,像一座小小的银山,有些散落开来,滚到脚边,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感觉到那实实在在的分量,伸手去捡都觉得烫手,仿佛那银子带着某种灼人的温度,让人不敢久握,只想快点放下。但朱煐却并没有因此就表现出任何动容的样子,仿佛这些成堆的银子在他眼里和路边随处可见的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连多看一眼都觉得多余。

就像看到一堆毫无价值的土块似的,完全不值得多看一眼,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目光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眼前空无一物,只有一片虚无。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那种近乎淡漠的平静,眉毛没有因为惊讶或者喜悦而挑动一下,就那么自然地舒展着。

他的嘴角也没有因为满意而露出丝毫上扬的痕迹,整张脸就像一面被打磨得十分光滑的镜子,冰冷而平整,映不出半点情绪的涟漪,让人完全猜不透他此刻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也看不穿他真正的意图,就像面对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怎么也探不到底,怎么也看不清楚井水

这让人感到既困惑又好奇,心里空落落的没有着落,像是悬在半空中,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七上八下的,没个安稳。

他只是不紧不慢地抬起眼睛,那双眸子黑沉沉的,像是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透不出任何光亮,里面是一片沉寂的黑暗,他就用这样一双眼睛淡淡地看了站在面前的胡老三一眼。那目光轻飘飘的,既没有重量,也不带温度,就像一阵微凉的秋风从胡老三脸上轻轻拂过,却让胡老三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传遍了全身。

他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整个人都绷得紧紧的,像一张拉满了的弓,连手指尖都微微发颤,不受控制地抖动着,手心也沁出了冷汗。

"嗯,八十万两,这个数目还可以,听起来是挺多的,堆积起来应该能装满好几个大箱子吧,用手推车也得拉上好几趟,码放起来怕是比人还要高出一大截,不过呢......

"

朱煐的话只说到一半,就故意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往下说。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意很浅很淡,像水面上一闪而过的涟漪,却像小小的钩子一样牢牢抓住了胡老三的注意力。他的目光落在胡老三身上,不再移动,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又像是在欣赏胡老三逐渐变得不安和紧张的神情,看着他的脸色一点点发生变化。

看着胡老三的额头上慢慢渗出细小的汗珠,看着他的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看着他的眼神开始躲闪不定,整个人都显得局促起来,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不停地变换着站姿。

胡老三一听这话,脸上的表情立刻僵住了,像是被寒冬的冰雪冻住了一样,所有的肌肉都凝固了。他整张脸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连嘴角那点勉强挤出来的、带着讨好意味的笑容也瞬间消失不见,像是被风吹灭的蜡烛,连一点火星都不剩。整个人的神色也随之一紧,肩膀微微耸起,脖子不自觉地缩了缩,像是要躲避什么。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捏住了衣角,用力到指节都有些发白,显得有点紧张起来,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连手心都有些潮湿了,感觉湿漉漉的很不舒服,整个人都显得局促不安,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一样难受,坐立难安,手足无措,眼神飘忽不定。

"不过什么?还请侯爷明示,小人愚钝,脑子转得慢,实在猜不透侯爷的意思,还请侯爷点拨,给小人指条明路。

"胡老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但内心的慌乱已经显露无疑。

胡老三心里完全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东拼西凑,动用了所有的人脉和关系,好不容易才筹集到的这八十万两银子,摆在朱煐面前,朱煐却好像仍然不太满意,甚至觉得还不够似的,语气里带着未尽之意。这让他心里一下子没了底,像是一脚踩空,整个人都悬在了半空中,上不去也下不来,心里乱糟糟的,像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脑袋里嗡嗡作响,一片空白,思绪全无,只觉得一阵阵发懵。

事实上,不管胡老三最终能拿出多少银子,朱煐本来就不打算表现出满意的样子。他早就打定了主意,要从头到尾都摆出一副嫌少的姿态,让胡老三始终感到压力和不安,让他一直处在忐忑之中,让他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让他始终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中,不敢有丝毫放松,神经一直紧绷着,不得安宁,睡不好觉。

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一步步逼迫胡老三不断地去

"行贿

",必须让他一直想办法筹钱,像用力挤毛巾一样把他最后一点水分也挤干,直到他实在拿不出更多,承受不住为止,榨干他所有的油水,让他倾尽所有。

只有这样反复施压,不断加码,才能让胡老三彻底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让他再也没有退路可走,让他只能按照自己设定的路子走下去,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像落入网中的鱼一样挣扎不得,只能任由摆布,听从安排,指东不敢往西。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朱煐心里真正的目标才能达成。他早就盘算好了每一步,就像下棋一样,必须把对手逼到绝路,让他无路可走,让他只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下去,一步一步走向预设的结局,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的可能,一切都得按照他写的剧本来演,不能有半点偏差,不容有失,必须严丝合缝。

他之所以穿越到大明,本来就是为了完成那个所谓的

"天命任务

"——也就是

"为了家国天下而被君主处死

",只有完成了这个任务,他才能获得回归现实世界并且长生不死的奖励。这个念头像一根无形的线,一直牵引着他的所有行动,决定着他的每一个选择,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指引着方向,让他不敢有丝毫偏离,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敢有半点懈怠,这是支撑他的唯一动力,也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意义。

虽然表面上,朱煐对胡老三说的是让他用筹来的银子入股某项生意,听起来合情合理,像是正经的投资,但实际上,这个生意到底是什么,朱煐一直对胡老三保密,没有透露半点细节。就像捂着一个严严实实的盒子,从不揭开盖子让人看到里面是什么,让胡老三一直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始终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心里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吃不下饭。

所以,从胡老三的角度来看,朱煐就是在不停地向他索贿,而朱煐想要的,也正是让他产生这样的看法。他需要胡老三认定自己是个贪得无厌的官员,永远填不饱胃口,永远不知满足,永远都在要求更多,永远都不会停下索取的手,像个无底洞一样深不见底,怎么填也填不满,永远都嫌不够,永远都在加码。

明面上,自己是向胡老三索贿,而这件事最终会被揭露出来,直接传到老朱的耳朵里。他早就预料到消息会走漏,并且乐于见到这样的结果,甚至暗中推动这个过程,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按照自己写好的剧本一步步上演,不会有任何偏差,一切都得顺着他的意思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不费吹灰之力。

试想一下,一向对贪污受贿行为零容忍的老朱,如果突然得知自己居然贪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他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肯定会像被点燃的炮仗一样,瞬间炸开,怒火冲天,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整个人都处在暴怒的状态中,连周围的空气都会变得凝重起来,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心跳加速。

毫无疑问,他一定会暴跳如雷,极其愤怒,气得胡子都翘起来,说不定还会把桌子拍得震天响,让整个宫殿都为之震动,连外面的侍卫都能听到动静,感受到他的愤怒,那种愤怒几乎能够点燃空气,让人不敢靠近,瑟瑟发抖,魂飞魄散,跪地求饶。

在盛怒之下,老朱很有可能会下令将自己处死。这正是朱煐所期待的结果,他需要借助老朱的手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达成最终的目的,就像安排好的一场戏,只等着最后落幕的时刻,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不会有任何意外,完美收官,大功告成,然后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世界。

而到了那个时候,又有谁能想得到,自己口中那个在胡老三看来根本不存在的生意,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呢?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就像藏在暗处的宝藏,不为人所知,却真实而有价值,只是暂时没有被发现而已,等到合适的时候自然会显现出来,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目瞪口呆,难以置信,措手不及,后悔莫及。

实际上,这些钱并没有被贪污掉,而是全部被投入到了水泥和玻璃的生产制造中。每一两银子都被用在了实处,并没有落入朱煐的私囊,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产业,变成了有用的东西,可以造福百姓的东西,能够改善民生的重要物资,为将来打下基础,创造价值,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这样一明一暗两方面的安排同时进行,正好能够满足天命任务的基本要求,到时候,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像河水自然流入大海一样顺利,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一切都按照预想的那样发展,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完美地达成目标,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皆大欢喜,他也可以安心离去。

朱煐想到这里,不禁在心里默默为自己的聪明机智点了个赞。他觉得自己这个计划简直天衣无缝,每一步都算得精准无比,没有任何漏洞,就像织好的一张网,只等着猎物自己钻进来,完全逃不出去,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不由得泛起一丝得意,暗自窃喜,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

而果然就像朱煐预料的那样,此时的胡老三心里猛地一沉,像坠了一块大石头,不断往下掉,有些不安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呼吸也变得有些不顺畅,胸口闷闷的,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浑身不自在,如坐针毡,额头上冒出了更多的冷汗。

他本来是满怀期待地前来,以为这八十万两银子足以打动朱煐,这八十万两银子,哪怕对他这样的大商人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数目了,几乎是他半辈子的积蓄,是他多年辛苦打拼才积攒下来的财富,就像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家底,来之不易,每一两银子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看得比什么都重,舍不得轻易动用,平时都锁在密室里。

可以说,这笔钱几乎掏空了他自己,以及杨巡、陈钰等几个人手中所有的剩余现钱,就像把仓库里的存货全都搬空了一样,连一点储备都没有留下,就像把家里的米缸都倒空了,一粒米都不剩,完全没有任何后路了,接下来的日子都得紧巴巴地过,要精打细算才行,节衣缩食,能省则省。

原本以为,面对这么一大笔钱,朱煐一定会非常满意,笑得合不拢嘴,脸上会露出欣喜的笑容,可谁能想到,朱煐居然还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样子,看不出丝毫的喜悦和满足,就像面对一碗白开水一样平淡,没有任何特别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让他心里直打鼓,惴惴不安,惶惶不安,感觉事情不妙。

"难道说,我猜的是对的?这背后真的是陛下在示意?

"胡老三的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陛下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一点吧。这么多银子还填不饱吗?还不够用吗?

"他在心里嘀咕着,感到一阵无力。

此时的朱煐完全没有想到,胡老三竟然会把他故意表现出来的索贿行为,联想到了老朱的身上。他还以为自己的表演天衣无缝,却不知道胡老三已经想歪了,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就像猜谜语猜错了答案,却自以为猜对了,完全偏离了事实的真相,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南辕北辙,大相径庭,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胡老三微微眯起眼睛,看了看朱煐,脑海中各种念头不断闪过,像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思绪纷乱如麻,一时之间难以理清,各种想法在脑海里激烈碰撞,搅得他心神不宁,无法平静,难以入眠,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觉得自己的猜测应该是对的,不可能有别的解释,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像拼图最后一块被放上去一样清晰,完整地呈现出了真相,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事情已经明摆着了,显而易见,不容置疑,一定是这样没错。

朱御史这个人性情刚正,在朝堂之上,连自己的生死都不放在心上,敢于和所有官员对抗,甚至和陛下硬碰硬,这样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视如草芥,根本不在乎死活,就像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什么都敢说敢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既然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又怎么会把这些金银财物放在眼里呢?这些黄白之物对他来说应该毫无意义才对,不可能让他动心,就像泥土一样不值钱,根本不会多看一眼,完全不会放在心上,随手就能丢弃,不屑一顾,视如粪土,踩在脚下。

更何况这是整整八十万两银子!如果这钱真的是朱御史自己要用,他怎么会不满意?要知道,这还只是第一次给的银子,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像源源不断的流水,无穷无尽,就像井水一样取之不竭,永远不会干涸,数量会越来越多,堆积成山,一眼望不到头,数不胜数,根本花不完。

可眼下,中兴侯却依然露出了不满意的表情,那么......真相只有一个!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确定无疑,不会有第二种可能,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再明白不过了,毋庸置疑,确凿无疑,板上钉钉。

真正在索贿的并不是中兴侯本人,真正向自己要钱的,其实是中兴侯背后的人——是陛下!只有陛下才有这样的底气和胃口,也只有陛下才敢如此大胆地索取如此巨额的银两,就像巨龙张口吞下整座山峰,毫不费力,完全不在话下,轻轻松松,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不容反驳。

也只有陛下,他拥有整个天下,同时也要为天下的百姓考虑,所以对个人来说是一辈子都花不完的巨款的八十万两银子,在陛下眼里,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就像往大海里倒一桶水,起不了什么作用,转眼就消失了,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完全看不到效果,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白白浪费力气,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毫无意义。

胡老三觉得自己想通了所有的关键,一切都说得通了,之前的疑惑也都得到了解答,就像迷雾散开见到了阳光,眼前一下子明亮起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心里顿时亮堂起来,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不过想通了归想通了,他却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应对办法。他站在那儿,感觉手脚都有些发凉,心里乱成一团麻,就像被猫抓过的毛线球,怎么也理不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脑袋里空空的,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呆呆地立在那里。

他当然也想拿出更多的银子,可问题是,眼下能弄到的这八十万两已经是极限了!如果还要更多的钱......倒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可既然现在八十万两都不能让陛下满意,那下次就得拿出更多才行,这就需要再费一番大功夫了,得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凑,慢慢积累,就像燕子衔泥筑巢一样辛苦,需要很长时间,过程会非常艰难,累死累活,身心俱疲,筋疲力尽,掉一层皮。

胡老三在最初的惊愕之后,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盘算起该怎么去弄更多的银子了。他的脑子飞快地转着,想着哪里还能挤出钱来,哪些产业可以变现,哪些朋友可以借钱,就像商人拨弄算盘一样仔细,计算着每一个可能来钱的渠道,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连最小的角落都要翻找一遍,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

而在朱煐看来,胡老三的沉默显然是被自己震慑住了。他看见胡老三低着脑袋,一声不吭,心里暗暗得意,觉得自己演技高超,就像戏台上的名角,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完美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心里美滋滋的,颇为自得,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

自己表现得如此贪得无厌,连八十万两银子都不放在眼里,谁能不被震慑住呢?就像一头饿狼盯着猎物,让人不寒而栗,心生恐惧,连动都不敢动一下,生怕引起注意,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能乖乖听话,唯命是从,不敢违抗,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只是他没想到,胡老三此刻脑子里已经联想到了这么多,完全偏离了他预设的轨道,走向了一个他从未预料的方向,就像船偏离了航线,驶向未知的海域,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始料未及,出乎意料,让他措手不及。

"侯爷的吩咐,小人记下了,小人一定会再去想想办法,多筹措一些银子来入股的。

"胡老三脸色郑重,语气认真地回答道。他甚至还微微欠了欠身子,表示自己的恭敬和顺从,姿态放得很低,就像面对尊长一样,不敢有丝毫怠慢,完全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小心翼翼,诚惶诚恐,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一个字。

朱煐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就像听到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一样,表情依然平静,就像湖面没有一丝波纹,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让人完全摸不透他的想法,猜不出他的心思,高深莫测,难以捉摸,像个谜一样。

很快,胡老三就匆匆离开了,脚步有些慌乱,像是背后有什么在追赶他一样。他走的时候甚至不小心绊了一下门槛,身子晃了晃才站稳,然后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背影很快消失在门外,留下空荡荡的门口。

看着胡老三离去的背影,朱煐心里忽然觉得有点对不住这家伙,毕竟胡老三看起来挺老实的,对自己也十分恭敬,就像忠心的老仆人,一直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怠慢过,现在却要这样对他,心里掠过一丝不忍,泛起些许愧疚,觉得良心有点过意不去。

不过朱煐转念又一想,等日后自己完成任务回到现实世界,老朱发现了水泥和玻璃的存在,到时候自然会弥补胡老三一部分损失,毕竟这些钱一直以来都是他出的,就像借出去的钱总要还一样,不能让人家白白付出,总要给些回报,这才公平合理,不会让他吃亏,心里也就稍微好受了一些,找到了安慰,自我宽慰,不再那么内疚。

有了水泥和玻璃这两个重要的发明,胡老三说不定还能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名留青史,这样看来,他也不算亏,反而可能因祸得福,获得更大的回报,就像塞翁失马一样,坏事变成了好事,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的好,皆大欢喜,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大家都满意。

站在门外,一股股热浪迎面扑来,像蒸笼里的热气一样包裹着全身,让人感到闷热难耐,连呼吸都有些困难,汗水很快就湿透了衣衫,黏糊糊地贴在身上很不舒服,像裹了一层湿布,浑身不自在,烦躁不安,只想冲个凉水澡。

朱煐毫不在意地感受着大明盛夏的酷热。他甚至还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很享受这种灼热的感觉,并不觉得难受,就像在沐浴温暖的阳光,感觉很舒服,完全没有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心情依然很好,泰然自若,处之泰然,仿佛这酷暑与他无关。

烈日高悬在空中,火辣辣地烘烤着京城街道的每一个角落,连石板路都被晒得发烫,走在上面能感觉到热气从脚底传来,就像踩在热锅上,很不舒服,让人只想快点找个阴凉的地方躲起来,避开这毒辣的日头,求得一丝清凉,缓解暑气,喘一口气。

街道上的行人比平时少了很多,大多数人都在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坐着,有的人点了一碗凉茶,慢慢地喝着冰镇过的凉茶,感觉特别舒服,脸上露出惬意的表情,享受着片刻的清凉,就像久旱逢甘霖,特别解渴,整个人都感觉清爽了许多,精神也为之一振,恢复了活力,重获新生,有了精神。

大明的百姓已经掌握了用硝石制冰的方法,所以夏天的时候,冰块并不算罕见,也有专门制冰的地方,只不过冰块的价格比较贵,一般只有做生意的商人会自己准备一些,普通人家是舍不得用的,觉得太浪费钱,就像奢侈品一样,不是必需品,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使用,平时能省则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他们会自己制一些冰块,要么用来做刨冰、棒冰,要么用来冰镇凉茶和酒水。而这些冰镇的饮品,价格自然也偏高,不是普通百姓能经常消费得起的,只有手头宽裕的人才会偶尔买来解暑,尝尝鲜,就像过节吃顿好的,改善一下生活,平时是舍不得的,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节俭度日,能忍则忍。

所以一般来说,冰镇饮品在大明并不算常见,但这里毕竟是应天府,是京城!达官贵人非常多,所以倒不愁卖不出去,再加上朱雀大街这一带往来经商的商人和有钱人不少,因此也有不少卖冰镇食物和饮品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充满了生活气息,处处显露出京城的繁华,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其实只要你有钱,又舍得花钱,在大明已经可以生活得相当舒适了,想吃冰就吃冰,想喝凉茶就喝凉茶,享受各种清凉的饮品,就像富贵人家的生活,很是惬意,完全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让人羡慕。

古代上层人物的生活舒适度还是相当高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实只是把过去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生活便利带进了千家万户,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以非常低的成本享受到这些。就像把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一样,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就像把珍珠磨成了粉,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让生活品质得到了普遍提升,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共享繁荣,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