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4章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2/2)

“昔日在新野断粮,将士采野菜充饥,孤亦同食。若孤独享丰盛,早失人心。”

他望向帐顶的绣纹,泪光微现,仿佛重见糜夫人投井、白帝托孤的往事。

风卷叶拍窗,药香氤氲。那碗未动的参汤散发淡淡苦味。

“看这碗药……”刘备低语,“若药童偷懒,少一味药材,此病岂能痊?”

诸葛亮会意:“臣懂,凡事需体察下情。”

“不止体察!”刘备咳声又紧,“更要当人看。”

他忆及昔年卖草鞋,被官役欺压,自登基后便不容宦官专权。

“那些宫女,也有爹娘。寒夜采露,叫人怎受?”

他喘息间继续道:“治国如带兵,恩威并施。”

“徐州时一卒偷鸡,云长欲斩,我却放之归乡。后来,他为救阿斗,血染长坂。”

诸葛亮无言,眼底泛光。蜀主一生仁心待人,故有英杰相随。

“孔明——”

刘备声音微弱却沉稳:

“记住,善待百姓,方能固国。蜀地偏安,更要惜力顺心。”

“切莫学朱厚熜,沉迷虚妄。”

诸葛亮俯首叩地:“臣必守陛下遗训,请太子减赋薄税,养民之本。”

刘备神色稍缓,目送他一眼,轻声喃喃:

“昔年你言‘汉室可兴’,今看来,兴亡在民心,不在兵锋。”

烛火摇曳,殿中光影交错。刘备缓缓阖眼,唇角带笑。

“传旨——年长宫人,可归乡赐银,不必再劳。”

语毕,他沉沉睡去。

诸葛亮立于榻前,凝望那张安详的面容,心底涌起不尽的敬意。

朱厚熜的愚行,印证了“民为邦本”;而先帝的仁德,将铸成蜀汉的根基。

烛光下,出师表草稿上的“亲贤臣,远人”四字,闪耀如金。

……

贞观时期!

紫铜炉中檀香袅袅,殿梁上“水能载舟”四字熏得温润。

李世民指尖拂过竹简,贞观政要的篇页间,是他日日省思的治世法度。

忽闻殿外急步声传来。

“陛下!天幕异象再现!”

内侍声音颤抖,铜盆泼水在地,洇出深深的痕。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臣暂停。房玄龄正在奏论漕运,顿时止言;

杜如晦眉头微蹙,魏征则神色警戒——

自玄武门血光之后,他对任何异兆皆心存警觉。

随即,虚空映出朱厚熜被宫女缢杀的景象。

那麻绳勒颈的瞬间,李世民手中茶盏一震,碧汤洒黄袍,宛若旧年宫变溅血。

“荒唐!”

怒喝出声,案上青铜镇纸轻颤,他将茶盏重重放下,瓷沿裂痕清晰。

起身之际,龙袍下摆掠过青铜鹤灯,火星迸起,被宫女匆匆拭灭。

“帝王沉迷方术,不理政事——自取其辱!”

他步至大唐疆域图前,指尖点在幽州位置。

那里正传来薛延陀不安的密报,而千年后的紫禁城,竟上演如此闹剧。

“陛下息怒,此等怪事虽可笑,却恰是大唐该引以为戒的警钟。”

房玄龄上前一步,胸前那抹花白的胡须微微晃动。

他想起去年关中久旱,陛下率百官三日祈雨,却始终拒绝方士设坛——

如今望着天幕中朱厚熜炼丹求仙的画面,更觉先帝眼光如炬。

李世民转身时,龙靴碾过地上泼洒的茶渍,深色水痕在金砖间铺开,如同隋末战火蔓延的轨迹。

“隋炀帝昔年造龙舟下江南,劳民伤财,百姓哀声四起,方有瓦岗揭竿。”

他声音转冷,目光掠过殿下的文武百官:

“这朱厚熜与隋炀帝何异?皆是纵欲荒政、失民之心!”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