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0章 朱允炆再派十万兵,多多益善李景隆?(1/2)

南军大营。

李景隆脸色惨白,浑身气靡躺于塌上,看起来伤势极重。

“行了,这里没别人。”

耿炳文,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虽然苍老,可眼神却宛如黑夜中的烛光,灼亮明透,李景隆的意图岂能瞒得过他?

他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语气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长辈在告诫。

“岐阳王之子,落马受伤,你也不怕丢了乃父的赫赫威名。”

见李景隆依旧装病,不肯言语,耿炳文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陛下那儿你已立下军令状,此战要么胜,要么死。”

“太祖封你太子少傅,陛下让你统军,两代君王皆待你不薄。”

“如今你驻军不前,非以逸待劳,亦非围城打援,你到底在等什么?”

等什么?

李景隆自然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他在等自己的大军成为“勤王之师”。

这个天下!

只有一个王!

挥师金陵,拨乱反正!

耿炳文虽是太祖朝的老将,可李景隆并不准备让其知道内情。

这种事越少人知道,越安全。

大营里,空气变得有些冷凝,耿炳文脸色阴沉,怒道:

“曹国公,汝真要如此行事,置朝廷于何地?”

“届时陛下雷霆震怒,以通逆沦罪,你担得起,全军将士该怎么办?”

李景隆虚弱摆手,语气决然回道,“吾身体之故,若有罪,自一人担之,与众将无关。”

“你…!”

耿炳文胸膛欲炸,气得拂披风而去。

瞥着耿炳文离去的背影,李景隆气笑摇头。

“汝等不知,此番若非我统军…”

“唉——”

“尔等真攻下了北平,那才是大罪之人啊!”

……

应天府。

李景隆围而不攻的军情,已经传回金陵,被朱允炆得知。

“两位爱卿,曹国公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书房里,朱允炆来回踱步,眉头都快挤出“川”字。

他心头虽恼怒,可并不怀疑李景隆的忠诚,以及他的军事才能。

“陛下,战机稍纵即逝,请陛下速速下诏,令大将军攻下北平。”

“一旦拿下北平,燕逆再无安身之所,不战自溃!”

作为兵部侍郎,齐泰虽是一介文臣,可军事理论并不弱。

昔年朱元璋问各地驻防,其对答如流,为朱元璋所青睐。

唯一缺的,就是实战经验。

齐泰这话出来,朱允炆也不由地点头,北平定然要破,大军必须尽早击溃燕王所部。

黄子澄有些忧心忡忡道:“陛下,燕王已在宁王的藩国,宁王辖下悍卒八万,朵颜三卫又是蒙古精锐骑兵。”

“曹国公所担忧的,恐怕是宁王与燕王同流,若他攻下北平,朝廷与两王再无半点回旋之机。”

朱允炆闻言脸色变得凝重,深邃的眼神不知在想什么,却听黄子澄继续说道:

“北平城高,攻城大军伤亡惨重,届时再迎战宁王铁骑…”

“此时,大将军率疲惫之师,不胜则必败,他安敢乱动?”

李景隆是立军令状的。

不胜…自裁太祖陵前?

在这样的压力下,任谁都会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原来如此!”朱允炆顿时恍然大悟,原是此般缘由令其掣肘。

朝堂反应迅速,一边下旨传示宁、辽二王,以为安抚,意图斩断宁王与燕王的联系。

另一方面,为防备宁王和燕王合流,令山东等地合兵十万,增援李景隆南军。

奉天殿前,丹陛石上。

夕阳如雾,好似硝烟和战火在天际弥漫。

朱允炆目光遥望凝重北方,再度给这位他最依赖看重的重臣下了一道旨意。

“授曹国公李景隆专征伐之权,另赐黄钺弓失!”

专征伐之权,意思是代表皇帝行征伐之权,理论上可节制天下兵马。

“曹国公,莫要让朕失望啊…”

幽幽的叹息声似笼罩着整个皇城,年轻的帝王此刻心头满是期许。

——

朱允炆:我看好你!

李景隆:你看人真准,我必须是忠臣!

……

……

自大宁而出的数万大军,已朝北平而去。

为防备蒙古人,朱元璋并未带走朱权所有兵马。

许易听说,朱元璋诏来了“黑衣宰相”姚广孝见面,不过并未把他怎么样。

洪武一朝也有姚广孝,朱元璋知道靖难之役后也没处置他,毕竟僧侣是他派给藩王的。

一个六十有余的老僧,他有何惧之?

反而是他姚广孝,该畏惧他这位洪武大帝!

永乐一朝有这老和尚留给朱棣使唤,出谋划策,也不失为有益。

一路上。

朱元璋与朱棣说了许多后世要发生的事。

正如许易先前对朱元璋解释说的——明朝因何而亡。

小冰河期!

海外隐藏的敌人!

海权之争!

听闻这些未接触的理论和事物,朱棣也大为震惊。

“打天下容易,想要坐稳天下却很难。”

平坦草原上,大军拱卫的中央,朱元璋身穿帝王特有金色鱼鳞铠甲一马当先。

燕王朱棣策马紧随,略微落后一个身位。

朱元璋喟叹道:“大明敌人太多,时不我待,不能再内耗下去。”

“这大好山河,也不能让蛮夷之辈的铁骑践踏!”

“大明江山咱不奢求万年,可国依旧是那个国,令番邦归附,惧无二心。”

燕王朱棣理解点头,他这些时间,已经从朱棣嘴里听到了不少洪武一朝的景象。

待他当上皇帝,他一定也让永乐一朝紧紧相随。

他这永乐皇帝,绝不逊色其他帝王!

“父皇放心。”燕王朱棣铿锵有力回道:

“待我登基之后,便封许易为国师,力图改革,强大国力。”

“我这永乐一朝,定能超越历代所有帝王!”

“嗯。”朱元璋内心满意,下意识点头认可。

可下一秒。

朱元璋又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劲。

国师?

封许易为国师?

朱元璋心头狂变,若是许易当了永乐一朝的官,岂不是打他的脸?

“那个…”

瞥了眼在不远处飙车的许易,朱元璋压低声音提醒:

“许易此子不慕官职,给予些许钱财就行。”

以为朱元璋在为他出谋划策,燕王朱棣会心一笑,当即露出精明的神色。

“父皇权且放心,此事儿臣省得。”

“五弟曾与我说过许易酷爱翡翠,此物盛产于缅甸,在我大明并不值钱。”

“若能令大明繁盛古今,那些翡翠乃至缅甸一域全赠与他,也并无不可。”

若非许易带朱元璋来建文一朝,他哪能如此顺利,能名正言顺登基为帝。

光是这份恩情,给他封王都不为过。

而且还能带来后世先进技术,洪武一朝的变化也由他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