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宁番外9
德清八年,初夏。
曲滟接连从京都城寄了数封密信至兰溪,提醒云岫要带阿圆和安安回家看看,千万不要忘记了,她在京都城等着他们回去。
立夏后,云岫和程行彧带上安安和阿圆启程前往京都,赴三年之约。
此行他们选择乘船和骑马交替而行,主要走南漓江水道,路过雍州渡口时,顺便与许久未见的乔长青见上一面。
从京都到雍州的水运已通,利及沿途四州府,自北向南分别是晋州、梅州、常衡州及雍州。
雍州是曲滟曲潋的故里,只不过曾经把持铁矿的曲家已分崩离析,如今只有零星旁支散居于此。程行彧亲缘淡薄,与这边的族亲更是形同陌路。于是,两人带着孩子去平华县里溜达了两日,便又回到雍州码头,等待乔长青。
雍州码头虽然是半年前才兴建好的码头,但是其繁华程度一点不输平华。
新建的房屋楼院星罗棋布,巷道弄里四通八达。
巷弄里用麻石铺砌台阶,靠近江边则用长条麻石砌成三十六个大码埠及六十余个小码埠,并用水泥浇灌巩固。
大码埠,便于停泊往来舟船和上下货物。
小码埠,利于当地百姓用水及出行。
程行彧和云岫住在雍州酒楼,这是属于官府修建并管理的酒楼,位置绝佳,安全性高,价格公道,通俗点就是国有控股。
雍州酒楼层高有四楼,涵盖吃、住、行、货物托运寄存等方方面面,凡有事可去找一楼柜台小二咨询,他们都能为客人提出解决之法。
两人带着孩子要了两间上房,位置在四楼,视野绝佳,可以看清这里的书院、医馆、带雨棚的草市以及宽阔且人来人往的码头仓库。
云岫站在窗前,俯瞰雍州码头,心中既有倾佩,亦有感慨。
乔爷,仅用三年时间就已经打通了南漓江水运的六分之一,她当得起乔总镖头的名号。
程行彧从云岫身后环抱住她,于她脸颊处印下一吻,道:“岫岫,快日落了,乔长青确定今夜要来吗?”
“阿彧,在外收敛点,这里不是锦州,你这样亲我叫人看见多难为情。”云岫握住腹前紧扣的双手,发现怎么都扯不开后,不得不放弃,无奈摇头,“她说了会来,便一定会来。”
“恩,包房我订好了,那一会儿先去把菜点了,有几道招牌菜肴需要火候烹制,若是晚了怕是难得品尝。”
云岫背靠着他的胸膛,轻轻蹭了蹭,暖笑应道:“好,劳烦阿圆爹啦。”
码头有不少商船停靠,此时还有人在上下搬运货物。
云岫问:“安安和阿圆呢?”
程行彧回:“都在隔壁,阿圆在躺着休息,安安在给他扎针舒缓。”
云岫失笑:“从平华到这里可有不少路,让他逞强,非要自己骑马回来,浑身都要颠散了吧。”
程行彧扬眉:“我看挺好,还能和安安说笑呢,又不像一年前那般,跑了一趟缙宁山,累得直吐舌头。”
她笑而不语,这样一对比,阿圆骑马跑这么一大程,确实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看了一会儿码头风景,浮云飘动,云岫催促程行彧:“阿彧,你不是要去点菜嘛,快去吧。”
程行彧把头抵在她的颈窝处,手上轻揉着云岫的侧腰,咕哝道:“岫岫,我想你陪我,我们一起去?”
“那你不送手?”
“你亲我一下?”
“程行彧,到底是谁要人陪?”
“我我我,我要人陪。”
他笑盈盈的,反握住云岫的手,两人去隔壁问两个孩子要不要一起。
听见吃的,阿圆拿着枕边青玉就从床上跃起,拉起安安就跟上云岫和程行彧的步伐。
依旧是四人行。
夜色降临,江边灯火亮起,映照水面,景色十分迷人。
二楼包房内,两大两小已经喝了六壶茶。
程行彧面前的碟子里堆了一层瓜子壳,而他手中还在继续剥,攒满一小茶碗后就递给云岫,乐此不疲。
阿圆如今八岁多,每日和程行彧晨起练武,个头儿长高不少,小圆肚也瘦下去,身形早已经和他的小名不相称,可缙宁山众人还是喜欢叫他阿圆,云霁之名甚少用到。
他趴在桌上看燕燕给岫岫剥瓜子,岫岫望着窗外,而他哥则抱着一本医书,看得目不转睛。
阿圆的手摸着身边的青玉,上面套了一层黑色布套,唔,能感觉到青玉的冰凉,但是上面雕刻的纹络花样不太摸得清。
出门在外,要低调,他便晚上睡前再摸摸它吧。
“燕燕,我们还有走几天才到京都城?”
程行彧一边剥瓜子一边回他:“雍州有直达京都城的客船,水上再走半个月就能到达。”
看着岫岫和哥哥没有搭话的打算,他便和燕燕聊起来。
“燕燕,那大伯和姨婆会到码头接我们吗?”
“不知道。”
“燕燕,那在京都城我们住哪里?客栈还是大伯家?”
“不知道。”
有可能是宫里,但也有可能是云府,程行彧还不确定。
“燕燕,京都城里都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
“不知道。”
他也很久没回京了,确实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