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真正的幕后黑手没有被揪出来,但至少,朝廷的法度得到了维护,民心也得到了安抚。
慈宁宫。
“啪!”
一声脆响,一只价值连城的白玉如意,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瓣。
太后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保养得宜的脸上,此刻布满了阴沉的怒意。
“废物!一群废物!”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一步棋,竟然会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潘闵这颗棋子,就这么废了!
不但废了,还把她安插在礼部的其他几个人,全都给牵连了进去。
这一下,她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等于被齐逾那个小崽子,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太后息怒,保重凤体。”旁边的贴身嬷嬷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劝慰。
“息怒?哀家如何息怒!”太后指着殿外,声音尖利,“皇帝这是在做什么?他这是在打哀家的脸!他为了护着那个小畜生,连他亲娘的面子都不要了!”
她当然知道,这件事背后,少不了齐逾和那个李知安的影子。
若不是他们抓了李四,皇帝根本拿不到这么快的证据!
“齐逾……李知安……”太后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念出这两个名字,眼中满是怨毒。
“哀家真是小看你们了。”
她缓缓坐回到椅子上,急促的呼吸慢慢平复下来,但眼中的寒意却越来越重。
这一次的失败,让她产生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皇帝的翅膀越来越硬,齐逾也越来越难对付。
再这么等下去,只怕夜长梦多。
她不能再等了。
“嬷嬷。”太后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老奴在。”
“备笔墨。”
太后拿起笔,在一张素白的纸上,只写了寥寥几个字,然后将其装入一个特制的蜡丸之中。
她将蜡丸递给嬷嬷,眼神冰冷。
“派最信得过的人,立刻送出去。告诉西昭国师,原定于秋猎的计划,哀家等不及了。”
“哀家要他,立刻动手!”
科举舞弊案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悄无声息中酝酿成型,并以雷霆万钧之势,撕裂了大安北境的宁静。
京城沉浸在一种微妙的、被粉饰的太平之中。百姓们为皇帝的圣明和科举的公正而欢欣鼓舞,茶楼酒肆间,说书先生的惊堂木一拍,便是“圣天子铁腕除奸,众学子感恩戴德”的段子。
然而,这股热潮仅仅持续了不到三日。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一支蘸着鲜血的利箭,骤然射穿了京城的繁华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