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u0015苏迪娜在一名女官的陪同下,走下马车。她换上了一身寻常人家的衣衫,摘掉了所有华丽的首饰,若不仔细看,很难将她与那位西昭公主联系起来。
她被引到一间教室的窗外。
窗户开着,里面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教书的先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秀才,正带着孩子们诵读《千字文》。
教室里的孩子,大的不过十岁,小的只有五六岁。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小脸蛋有黑有白,但一双双眼睛都亮晶晶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苏迪娜静静地站在窗外,一动不动。
在西昭,读书是贵族的特权。像这样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出生起,命运便已注定。男孩长大后要么成为牧民,要么成为士兵,在战场上消耗生命。女孩则早早嫁人,为生计操劳。
他们从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像这样,安安稳稳地坐在一起,学习文字,了解天地宇宙的奥秘。
她看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因为跟不上先生的节奏而急得快要哭出来,旁边一个稍大些的男孩便凑过去,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地教她。
她看到先生在课间,拿出自己带来的麦芽糖,分给表现最好的几个孩子,孩子们欢呼雀跃,仿佛得到了天底下最好的赏赐。
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冰冷的武器,只有知识的传递,和最朴素的温情。
苏迪…迪娜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她一直以为,国家的强大在于辽阔的疆域、锋利的弯刀和剽悍的士兵。可眼前这一幕,却让她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一种根植于最底层,润物细无声,却能塑造一个国家未来的力量。
不知过了多久,女官在她身边轻声提醒:“公主,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苏迪娜这才如梦初醒,她深深地看了一眼那间传来朗朗读书声的教室,转身默默地上了马车。
回去的路上,她一言不发。
回到四方馆后,她破天荒地没有看书,只是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散去,夜色渐渐笼罩大地。
当天晚上,李知安收到了女官的详细回报。
“看来,这次参观对她的触动很大。”李知安对齐逾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齐逾执起她的手,“西昭的铁骑再强,也踏不碎我们传承千年的风骨。苏迪娜是个聪明人,她会想明白的。”
自从民学监一行后,苏迪娜像是变了个人。
她依旧每日读书,但不再局限于大安的风土人情,而是开始涉猎农桑、水利、工匠之术等更为务实的书籍。
她写给东宫的信笺内容也愈发深入,有时会探讨一句诗经中的农事,有时会询问一种工具的改良方法。
李知安看着这些变化,心中了然。
攻心之计,已然初见成效。
这日,北疆的加急信件与边市的商队文书一同送抵东宫。
其中一封厚厚的私信,被凌风单独拣出,恭敬地呈给了李知安。